宰我問曰:“仁者,雖告之曰‘井有仁焉’,其從之也?”子曰:“何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p>
----孔子《論語·雍也》
宰我問道:“一個有仁心的人,雖然他人這么說‘井里有仁’,他也會跳下去嗎?”孔子說:“為什么要這么做?真君子就會相信對方去看一下,但不會把自己陷入困境;可被欺騙,但是自己絕不迷糊?!?/p>
如果為了想要得到仁而失去了生命,這樣的得到還有價值嗎?所以孔子也不主張這種愚蠢的,自殺式的仁義。有人騙我說井里有仁,那我可以去看一下,但是我不會在自己明知道跳下去就死掉了的情況下,還不做任何準備地往下跳,這就變成了愚蠢,糊涂。
我不去,就會變成不信任對方,是我內心中對待他人的不真誠。我去了不知道他是騙我的,然后就往井里跳下去了,那我就是糊涂,洞察力不夠。不過我知道了也不揭穿,那就是難得糊涂,叫做裝傻。所以孔子說的君子可以被欺騙但是他不會不知道情況,只是不想和小人太過計較罷了。
今天是世界讀書日,以讀書為列,有人給我推薦一本好書,我不讀就是我的不對,我讀了讀不出門道就是我自己洞察力不夠。我讀了以后發現書中確實沒有我想要的,但是我收獲了另外的知識,那就是洞察到了,不算糊涂。作為管理者也是如此,有人說這樣、那樣的事情,我們是不是真的知道背后的情況?做業務的每天都在外面跑,作為一個有仁德的管理者,就是可以被欺騙,但是他不糊涂,馬上就能洞察到事情背后的情況。這就是這篇故事講的,你可以騙我一時,但我不是一直糊涂,我更不會被人陷害而失去生命,我到井邊一看就有究竟了,只是我不責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