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感覺,越關注健康飲食,越了解營養學方面的知識,或是自己下廚越多,就越不想外食?食材的新鮮度、烹飪方式、營養搭配,方方面面都會去考慮。
想來想去,“哎,還是在家吃算了?!?/p>
我曾經有段時間極端到拒絕一切外食,飲食上確實“干凈”很多了,但帶來的負面影響卻嚴重影響了我的工作與生活:
?每天要花大量的時間、精力去自己做飯,連工作的時候都會分神想菜單;
?擅長的菜再多,也總是有限的,吃膩了反而會吃更多的零食“滿足”;
?朋友、同事間的聚餐都推掉了,更加獨來獨往、封閉自己。
我現在已經不會太抗拒下館子了,交友圈也因此打開了許多,也得到了更多的機會,狀態反而變得更好。很多時候,下館子并不只是為了吃,也是為了要談的事,或者是一起吃飯的那個人。
今天就與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外食聚餐tips吧,盡量在健康與享受美食之間找一個平衡點:
一. 不要想著在一餐吃全所有營養
這一點好像與我們日常在說的“每一餐要營養均衡”相背離,當然,如果每餐能做到碳水、脂肪、蛋白質搭配合理是好的。我很喜歡的營養師范志紅曾經寫過一篇《在外就餐傷身怎么破?》,里面就有寫點菜的技巧:
一般來說,魚、肉、蛋和豆制品均可以供應優質蛋白質,選其中1-2種就足夠。一份魚或肉,要配至少三倍量的蔬菜。因為現在餐館實在葷菜量太大,要一條烤魚或燉肉,兩個人午餐吃必然會過量。這時候,可以選擇葷的涼菜,比如一份醬牛肉或一份白斬雞做葷菜,量就比較小些;然后配兩個素菜,其中一份深綠色的葉菜,一份其他蔬菜,就好了。
如果聚餐的人比較多,照著文章里說的點挺合理的。但是,很多餐館的菜其實沒有這么全的,而且大家應該也知道,一家餐館里走量越大的菜,食材越新鮮,越沒人點的菜,越有可能吃到“陳貨”。
我以前老干這種事情,親戚蠻喜歡吃一家披薩店,里面披薩意面之類的也不過30、40元,每次去吃。我肯定要還要點沙拉,點水果酸奶什么的,一盤沙拉也快30多,酸奶25+,沙拉量少還不新鮮。結果就是,人均蹭蹭上去,但我也好,一起吃飯的人也好,都沒吃過癮。
而且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為了所謂的“營養健全”,反而攝入了更多的熱量。再舉個例子,朋友已經點好了菜,烤魚什么的,其實已經夠吃了,但你覺得不夠健康,加點了豆腐、雜糧筐。上菜后,心理的暗示就是多吃自己點的那些,吃了很多,可朋友點的又是招牌菜,忍不住又吃。
其實反過來想想,正常吃完招牌菜,再吃點主食,也就飽了。而且我發現,還有一部分飲食上苛刻的人,會出現外食的時候爆食:
這種心理也能理解,規定這個不能吃,那個不能吃,一旦忍不住嘗了幾口,就破罐破摔了。
那應該怎么辦呢?我覺得有一個比較好的方法:不要想著在一餐吃全所有營養。說破了很簡單:去聚餐前,先有個預估,比如等會是吃烤魚/烤肉/餃子…為主的,哪些是可能吃不全的,比如蔬菜/蛋白質。那就在其他兩餐或者是加餐里,有所平衡。
再舉例子:我和小伙伴很喜歡吃鮮芋仙,夏天天熱就直接拿來當飯吃(這樣不好,不要學哦),鮮芋仙主要就是碳水,難道還要去找個賽百味點個沙拉?太麻煩了,那就早飯/晚飯多吃點蔬菜、蛋白質,或者加餐喝瓶smoothie什么的。中午吃了鮮芋仙,晚上就少吃點碳水。
這樣做的好處是什么?聚餐的時候可以愉快和大家一起吃了,能好好享受一家餐館的招牌菜(別人大口吃肉,你就盯著一碗菜吃…怪怪的)。什么?怕胖?身上的肉可不是一頓就吃出來的。
二. 聚餐前先自己去買杯飲料
很多餐館的飲料….難喝…還貴,有那種特別詭異的藍色/橙色汽水,感覺喝下去就是有毒的女人了!
我習慣每次在聚餐前早一點到附近,隨便逛逛,然后在果蔬汁店、咖啡店買杯飲料,果蔬汁店青瓜檸檬加點冰塊,咖啡店就是美式。一邊喝一邊往店的方向走,墊店肚子,開餐前也就不會太餓了。
三. 餐后轉場,安排別的活動
吃完飯坐著,聊著聊著就又拿起筷子了,其實吃飽了,就是嘴巴無聊,你們有沒有這樣過!而且坐的時間長了,吃多也沒覺得撐,一站起來,額....
吃完飯差不多就結賬走人吧,繼續轉場走幾步去別的地方,我和女生聚餐后就會一起逛街消食,直接散場了我還是會去超市買買菜什么的,避免一吃完就坐到車里。
四. 包里準備空腔清新劑/口香糖
道理和第三條一樣,吃飽了但嘴巴還是無聊,忍不住伸筷子。這時候如果有口香糖/口腔清新劑,立馬就不想吃了,和吃完飯刷牙一個道理。
口腔清新劑屈臣氏里賣的幾款都蠻好的,我比較喜歡ora2的:
五.學會享受,不苛求自己
健康的飲食與生活方式并不是說百分百都要做到,這樣人很容易走極端,在絕對“干凈”的飲食與暴食中徘徊,我之前也說過,能做到80%的健康就很好了,剩下的20%就好好享受吧。總不能一輩子吃涼拌菜、沙拉過日子。
以前聚個餐心里還一直盤算熱量、營養搭配,當我們不再追求極端“健康”的時候,我們對食物的注意力也就轉移了。
健康的生活是一個龐大、系統的過程,吃,只是其中一個環節而已,還有良好的心態,合理的作息時間,適量的運動等等。追求健康是為了讓我們變得更好,不要因此被束縛,反而不開心。
食物不是枷鎖,享受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