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F PCC教練行為標識解讀3

提問1:

“能不能再多分享一下使用PCC行為標識對整個教練環節的作用,以及客戶的收益,尤其是教練狀態?”

回答1:

“PCC行為標識的使用幫助提升整個教練對話。不是普通的,跟朋友的對話,可以讓朋友從中獲得一些幫助,一些建議。PCC行為標識,當我們做到的話,其實可以幫助客戶在狀態上發生轉變,當客戶能夠更清楚理解自己是誰,可以匹配他們的行動、行為。另外一個是關于教練狀態的,這個教練狀態不是表現出專家的姿態,而是以伙伴關系的教練狀態陪伴著客戶,追隨著客戶。”

提問2:

“關于教練狀態的第二條:‘依靠自己的直覺,相信自己的自我判斷,敢于采取行動。’請問在教練過程中,我怎么樣才能判斷我當下的直覺是正確的?”

回答2:

“這一點,是第七個核心教練能力:直接的溝通,當中的第2點行為標識:‘教練分享洞察、直覺,不執著于他們是對的。’如果我們在做教練過程當中,我們有關于客戶的一個直覺,我們就說出來,僅僅是因為它存在在哪里而已,不是因為有了這個直覺,就認為它是對的,我們一定要讓客戶照單全收,如果我們有這樣的執著的話,就已經不在教練狀態。當我們不執著它是對的時候,如果客戶不同意,這是客戶的環節,也是幫助打開了對話,我們去問一下客戶,是什么讓他覺得不同意,他覺得有什么不同?”

提問3:

“關于competency2,在session開始時,客戶說:我遇到一個困境,不知道如何處理,我想coach幫我找到solution,這種情況如何達成session的合約?”

回答3:

“當客戶想在教練環節當中,讓教練幫他給出解決方案。其實這是關于教練過程怎么起作用的這樣一個需要清晰的問題。如果客戶沒有對這個清晰,理解教練和其他的幫助模式的區別,比如:教練和輔導、咨詢等幫助的模式的差異。在教練當中是客戶自己找到解決方案,只有培養客戶找到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能夠使客戶學習,得到持續性的提升,以后可以自己解決問題,而不需要依賴教練。我們需要在教練進行之前,就向客戶澄清教練和其他方式的差異到底是什么,這樣我們可以更好地進行教練。”

提問4:

“掌握好PCC marker對未來成為MCC有什么影響?”

回答4:

“現在ICF團隊正在提升和優化PCC行為標識,最終產生MCC行為標識。就像最初學算數,學習讀、寫,在應用時,當我們能夠掌握基本的技能后,就能夠應用在更高的層面上。我們目的是以培養大師級教練為出發點,即便你現在還沒有到達大師的狀態。如果你開始有意識的提升的話,就能夠幫助你更容易、更快、更好地成長為大師級教練。”

提問5:

“還是關于Compentency2,Client的教練topic:‘不知道現在的公司是不是自己最佳的發展平臺’背景是client努力了幾年卻看不到公司戰略對其實現業務理想的希望,這與Sponsor的初衷‘發展領導力’有相違背的風險,如何處理?”

回答5:

“針對這種情況,教練需要讓支付項目的公司知道,在教練客戶之后,有一種潛在的可能性,當客戶開發了領導力,對自己負責的時候,他有可能離開公司。這并非是教練的意圖,因為教練是要實現客戶最好的利益,所以我們需要讓公司有這樣的意識,有這種可能性。”

“有的時候,公司確實有這樣的理念:教練需要對客戶的一切負責任。比如說教練之后,客戶離開了公司,教練需要負責。事實上,這樣的對話,在一開始,就要與公司的支付方有這樣的對話,避免之后出現這樣的情況。剛才您提出的這個問題,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對于這種合約當中的保密協議來說,我們是不可以泄露客戶所說的話的。”

“當出現這種情況,回到支付者那邊重新設計這個教練合約,補充你忘記說明客戶會離開的這種可能性。但是一旦你這么做,就會引起公司的懷疑,這個可能是行不通的。另一種方式,你繼續保留這個秘密,這也是教練合約中保密性提到的。也許在下面的教練當中,圍繞怎么樣找到新的路徑,以及怎么樣能夠坦誠誠實的離開這個公司。”

“還有一點需要說的是,假如客戶本身是不想留在這個公司,他有離開的意愿的話。其實恰恰在今后的教練當中,幫助他找到新的路徑,幫助他怎樣改善自己的溝通,誠實離開公司,這其實對公司來說也是有幫助的。”

提問6:

“如何看待商業教練中工具的使用?比如:肯.威爾伯四象限,這是否與Parnership的原則相違背?算是coach在引領嗎?”

回答6:

“對于在商業教練當中,使用這些教練工具的問題。通常在教練環節開始之前,采訪客戶的時候,需要跟客戶講明,我有這樣一些教練工具(比如:肯.威爾伯四象限),可能會在今后的教練環節使用。當在一個教練環節當中,如果非常導向性使用這些教練工具的話,確實不滿足ICF對于行為標識要求的。在這種情況下,通常我是這樣處理的:今天我遇到了這樣的問題,我有這樣一些工具,你是否愿意使用嗎?如果使用的話,就不是一種ICF教練,要讓客戶做出選擇。

對于這種工具的使用,有兩方面:一方面是用于商業咨詢的工具,通常是不適用的。因為這些工具通常告訴客戶該怎么做。這不是教練。我們要使用一些ICF認可的工具,但不推薦使用的工具,例如:DISC或者MBTI,都是ICF認可的。當報告出來時,怎么去使用這個報告,也是有學問的,我們是一種和客戶探尋的角度去做呢,還是以解讀的身份。比如教練知道這個報告是怎樣的,客戶該怎么去做。”

提問7:

“我注意到對于一個教練初學者來說,個人的天賦差異會導致其關注Doing或being的不同(更傾向于其中一個),對于這種情況,您是否意識到了?您有什么好的建議?”

回答7:

“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我也注意到對于一個新學習教練的人,一開始會碰到這樣的問題:會關注于客戶的行為和行動,這確實是很不幸的。因為當你到達PCC和MCC的水準,其實你需要慢慢的放下你所做的這一點,你的這個傾向。因為教練的核心是關注在客戶是誰,只有當客戶的所作所為,很深的和客戶到底是誰相匹配的話,是對客戶到底是誰真誠的話,這樣才能有利于客戶長期的發展。”

“所以我的推薦是:我們在開始做教練,剛學習教練的時候,就需要把更多的關注點放在教練客戶的‘誰’這方面,因為當我們到達PCC\MCC水準的時候,我們在評估我們的教練能力的時候,是看 教練是否聚焦在客戶到底是‘誰’上,會幫助你更容易的、更順利的進階到下一個階段。”

來源于大師級教練Michael Stratford(邁克爾 斯特拉特福德)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