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看了一本書《好好學習》,作者是成甲。
自認為自己是一個假勤奮的人,所以當看到書中提到的“每日反思”這一概念,這幾天一直在反復的琢磨這部分的內容。
書中強調,學習的本質上是一個改變我們假設的過程,因為我們所有決策都是在自己的假設下做出的。在我們所有的觀點、結論,本質上都是一個假設,觀點和結論的好壞,取決于我們的假設與事實相符的程度。思考膚淺,也是在某個錯誤假設指導下行動的結果。而學習,就是不斷調整改變我們的假設,讓我們在正確的假設下做出合理的判斷和決策。(摘自《好好學習》中,第46頁內容)
在看書的過程中,就會有意無意的聯系到自身,而自己遇到過最大的一坑就是自己沒有深入自我反思的習慣。
而在反復琢磨書中學習這一篇內容的過程中,還是沒有觸發自己可以做到每天持續反思的點。所以剛才聯系到清腦公眾號大神周嶺,他把自己關于每日反思這篇文章的進一步的實踐情況寫在了自己的公眾號里(https://mp.weixin.qq.com/s/20MezKTmzpOlbIa6qDENvA)。
而上面提到沒有觸發自己可以做到每天持續反思是點,主要是因為書中提到的實踐方法過于復雜甚至有點模糊,而當我看到周嶺老師文中的方法之后,發現這個簡單易行的方法還是非常的適合我的。
下面來歸納一下,具體的實踐過程,書中和文章中同時提到,我們在對自己每天生活中所發生對自己有觸點的事進行完整的記錄,其中包括:事情的經過、思考過程以及當時的情緒。進而對這件事進行反思,不管是多小的事情,只要對自己有觸點就要記錄下來,持續反思,反思方法:經過+原因+措施,感觸點越細微越好,積少成多,從小事開始。
在韓寒電影里有一句著名的臺詞:知道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借小時候上學的口號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而這里的秘訣只有自己去實踐了才能感受到她的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