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一年級語文教學任重而道遠。漢語拼音是基礎,掌握并運用漢語拼音,是學生學習語文及其他學科的關鍵。《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實施建議”中指出:“漢語拼音教學要盡可能有趣味性,宜采用活動和游戲的形勢,應與學說普通話、識字教學相結合,注意漢語拼音在現實生活中的運用。”漢語拼音教學的探討成了農村一年級語文教學的重要課題。農村教學基礎薄弱,教學設施落后,沒有多媒體教室。教具還是書本、課桌椅、黑板、粉筆。教學模式還處在傳統階段。教學模式的創新需要教師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如何讓一年級語文教學變得豐富多彩呢?
一、寓教于樂的語文教學
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是老師在講臺上教,學生在課桌前學。老師讀一遍,學生跟著讀一遍。教師是課堂的主體,學生的個性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和尊重。這樣的教學模式,會讓學生認為學習是被動的,是被家長和老師逼著才學習的。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讓課堂變得活躍起來,這才是新時代教師需要探索的教學新路徑。農村教學條件受限,那么我是怎樣讓課堂變得有趣多樣的呢?
1、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每次上課,我都會不斷的挖掘學生的潛能,讓學生成為課堂的小主人,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班上學生基礎不一樣。有的學生上過學期班,有的還是零基礎。那么,怎樣調動全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呢?每節課,我都只講20左右分鐘,其余的時間我就拿給學生各自支配,分工協作。我講課的內容對于基礎好的學生來說已經消化吸收了。那些還沒有完全吸收的學生怎么辦呢?我就會請已經弄懂課文內容的學生當我的小老師,去教哪些還沒弄懂的學生。形勢是多樣的,可以是教讀課文,教寫音節,教寫漢字,提醒背誦課文等等。這樣一堂課下來,教室里氣氛十分活躍,學生都很開心,感覺自己有所收獲,臉上洋溢著收獲的喜悅感。而且學生之間的相處會變得更加融洽。
2、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發展。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天真無邪,思維活躍。教學只能是幫助他們個性發展的一個條件。你不可能天真的認為我要把學生教育成全能的天才,那只是一個夢想而已。如何使每個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呢?前提是老師要對班上的每個學生都有所了解。班上學生有寫字寫得好的,有愛唱歌的,有愛畫畫的,有愛講故事的......首先,對于布置下去完成的作業,你不能保證每個學生都能認真完成。有的學生會忘記做,有的會因為寫字慢而選擇不做完。面對這些情況,教師該怎么去處理呢?不管不問,行嗎?不行!只知道去懲罰,不知道找辦法解決可以嗎?不可以!一年級的學生還是小孩子,他們的習慣、學習能力還沒有完全成型。那么到底該怎么辦呢?選擇他們喜歡或者會做的事情來做吧!這幾個韻母沒有寫完,這個學生你不是喜歡畫畫嗎?那你就用心把這幾個韻母用你喜歡的顏色畫一幅畫交給老師就行了!你不是愛唱歌嗎?那你就用這幾個韻母編一首歌唱給全班同學聽,行嗎?你不是愛講故事嗎,那你就用這幾個韻母給大家編一個故事好了!這樣布置下去,你就會發現學生變得更加積極主動起來!對他們來說,學習變成了一件快樂而非痛苦的事情。學生也會覺得,老師是喜歡我的,我要更加努力的去學習才好!
3、多采用鼓勵性的語言進行教學。一節課,有時內容多了一點,學生會變得躁動起來。他們會東張西望,交頭接耳。布置課堂作業下去,他們會一邊玩,一邊寫作業。這樣下來,會影響到寫字的速度,作業就不能按時完成。那怎么辦呢?看見班上有哪些學生在認真的寫作業,你就大聲表揚這些學生。與此同時,你說某某若不玩,專心寫作業的話,老師也會很喜歡他的。只要作業認真完成,老師也會給他100分的。某某今天表現很棒,老師非常喜歡他。某某今天讀書聲音很洪亮,老師覺得他讀書越來越好了,他真是個值得表揚的好孩子......學生也喜歡聽好話,你不時的去鼓勵他們,他們會更加樂意的去完成你布置的作業。而且表現會越來越好!
二、生動形象化的語文教學
傳統的語文教學,上課死板,教學效果不明顯。學生互動性差,積極性受阻。生動形象化的語文教學應該從哪些方面來進行呢?
1、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在教學韻母“o”的時候,先請問學生,“o”像什么?學生會各抒己見,有說像數字“o”的,有說像雞蛋的,有說像圓圈的,有說像光頭強圓圓的腦袋的......語文是有生命的學科,當你把一個問題交給學生的時候,他們會從生活中尋找與之相對應的事物來一一佐證。接著怎樣來引導學生學習韻母“o”呢?首先肯定他們的回答,對之加以贊許。其次引導他們根據唇型發音。教師示范發音,學生跟著模仿發音,直到發準“o”音為止。潛移默化中,他們會熟悉韻母“o”?!癰”“p”“m”“f”“d”“t”“n”“l”等聲母也可以采用類似的方法進行教學。
2、在對比組合中進行教學。學生學習了單韻母和聲母以后,怎樣對他們進行復韻母的教學呢?請學生為韻母找一個非常友好的朋友?!癮”“e”“u”與“i”成為了好朋友就是復韻母“ai”“ei”“ui”。“a”“e”“i”“u”“v”與“n”成為了好朋友就是前鼻韻母“an”“en”“in”“un”“vn”?!癮”“e”“i”“o”與“ng”成為好朋友就是厚鼻韻母“ang”“eng”“ing”“ong”。比較學習,加深印象:以“a”開頭的韻母有“ai”“an”“ang”,以“e”開頭的韻母有“ei”“en”“eng”。學生在比較中就能更加有印象的掌握韻母了。
3、怎樣區分整體認讀音節、二拼音節和三品音節呢?這個問題看起來有些抽象,但用生動形象具體化的方式也可以進行教學。整體認讀音節不用拼,直接找準跟著讀。例如“i”對應“yi”,“u”對應“wu”,“v”對應“yu”等等。二拼音節不用愁,拼讀完總共兩下就是二拼音節。舉例:j-i-ji?!癹”是第一下,“i”是第二下,兩次拼讀完,就叫二拼音節。三拼音節不要怕,拼讀完總共三下就是三拼音節。舉例:j-i-a-jia。“j”是第一下,“i”是第二下,“a”是第三下,三次讀完就是三拼音節。用這樣的方法進行拼音教學,就能很好的區分整體認讀音節、二拼音節和三拼音節。
三、在生活中教語文
教讀兒歌,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鞏固教學內容。表演的教學方式會讓學生更加快樂的走進課文。在上兒歌《在一起》的時候,我先教學生讀幾遍,發現他們中大多數都會讀了。我看見班上有一個穿黃色衣服的男生和一個穿黑色衣服的男生,我就請他們上臺表演。一個扮演小黃雞,一個扮演小黑雞。我沒有給予任何提示,只是要求班上其他學生讀課文,這兩位學生跟著課文內容做表演。他們倆先是蹲在地上蹦蹦跳跳的,當其他學生讀到“歡歡喜喜在一起”的時候,他們會做出快樂活潑的動作模仿小雞歡喜在一起的樣子。讀到“拋拋土”的時候,這兩位學生會用腳去地上模仿小雞拋土的動作。讀到“捉捉蟲”的時候,他們兩個會用嘴模仿小雞捉到蟲子的動作。讀到“青草地上做游戲”的時候,這兩個學生會模仿小雞追逐嬉戲的動作。這節課下來,我發現學生活潑多了,他們覺得學習是一件非??鞓返氖虑椋煤猛?,有趣極了。學生沒有表演之前,我完全沒有想到他們會有這些天賦。這些都源于他們對生活細心仔細的觀察。有時,生活就是他們最好的老師。作為一名執教者,我僅僅只是一個引導者而已。把生活與教學聯系在一起,你就會發現,每個學生都是一顆閃亮的星星,他們會在不經意間給予你驚喜和快樂!一年級學生年齡再小,你也不能低估他們,他們都很了不起。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就應該與學生平等對話,挖掘他們的潛能,給予他們尊重和理解。啟迪教育學生,打開學生想象的思維空間,給予他們更多的耐心和關愛。如果你做到了,你就會發現,農村一年級語文教學也并不是像想象中的那樣枯燥乏味。只要充分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注意學生的興趣和愛好的培養,那么學生的各方面就會得到一定的發展。逐步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就會變成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