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老師,常常會苦惱自己的班級管理,煩惱學生之間的矛盾;上課時,學生有沒有認真聽,會不會吵;與家長的溝通是是否融洽,相互配合。雖然,也經常參加培訓,遇到問題請教有經驗的老教師。可是,依然還是有一大堆的問題出現,今天的晨讀材料,給了我一個很大的啟發,可以把這些習慣應用到班級管理上。
“比比看,今天的作業誰寫得最好,我們有獎勵;某某同學,上節課表現很積極,我們要給他一個小獎勵”,這是班級管理,很常用的一種方式,目的是鼓勵學生進行良性競爭,形成一個良好氛圍。但是,有時候使用不正確,會造成學生的抵觸心理。我們進行比賽獎勵,外部刺激學生的同時,也要讓學生明白,我寫作業,表現好不是為了獎勵,為了明白事理,學習知識,而那些表現好的,是榜樣,有我們學習的優點,從外部動機,到內部驅動力,達到一個雙贏效果。
很多老師面對學生很嚴肅,常常就是布置任務,學生執行,這是權威型的老師。可是,有沒有想過,學生的真正需要,你是用自己的想法,來管理學生。久而久之,學生的思維就會被限制,這個班級往往氣氛很不活躍。
如何讓學生明白了,就要經常和學生進行溝通,了解學生的需要。可以,正面與學生進行溝通,讓學生自己表達他們的需要,還可以從側面,比如與家長聯系,或與學生的交流,了解其他同學的情況。
對于班級,我們老師就是一個管理者。想將班級管理好,還要具備專業的素養。需要時常不斷更新知識,閱讀書籍,不斷反思總結,從被動的改變,到主動去革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