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番茄
01
最近讀到有關營養(yǎng)學方面的知識,頓時感覺到原來吃也是有很大學問的,怎么吃才健康合理,需要講究一定的科學性。想起自己幾十年來的飲食習慣,并審視下自己的健康狀況,竟有種不寒而栗之感。
我們知道,在今天,疾病之王癌癥,是導致人類死亡的頭號殺手。2012年,全世界因為癌癥而死亡的人數(shù)達到820萬。在我國,排名前幾位的癌癥分別是肺癌,肝癌,胃癌,食道癌,鼻咽癌,結直腸癌癥以及乳腺癌。據(jù)說,每6分鐘就有一個人死于癌癥。
也就是說,我們大部分人,最終都會被自己身體的某部分器官搞死。
我們對自己身體的了解和重視程度,低到難以想象的地步,放任它在漫長的時間里,慢慢的腐爛,直到最終被消耗掉。
查理芒格,在窮查理寶典中,提到過一個鄉(xiāng)下人,那個鄉(xiāng)下人說,如果我知道自己將要死在什么地方,那我永遠也不會去那里。
現(xiàn)在,我們知道了自己最終會死于疾病,那么最好永遠不要生病才好。為什么人最終一定要死于疾病呢。
現(xiàn)實生活中的我們,太忙了!
我們忙著工作,忙著戀愛,忙著結婚,忙著買房,忙著帶娃,忙著為人父母。當然,我們也忙著娛樂和放松,比如忙著追劇,忙著游戲,忙著旅游,忙著詩和遠方。
我們忙的時候,忘了吃進嘴里的勞什子到底是什么,也忘了身體這部機器里的某個零件已經開始生銹了。巴菲特說,如果一個人的一生只能開一輛車的話,那我一定會好好的保養(yǎng)這部車子。身體就是我們每個人唯一擁有的那輛車。
02
據(jù)科學分析,癌癥主要是由不良的飲食和生活習慣導致的。中國大部分家庭的飲食習慣,比較喜歡高油,高鹽,和低蛋白。之所以存在這么不合理的飲食結構,一是由來以久的不好的飲食習慣,二是每個家庭對吃的食物缺乏足夠的正確的營養(yǎng)認知。
我們知道,人的身體是一個很復雜的系統(tǒng)。人體所需要的營養(yǎng)素總共有40多種,為了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人體必須要攝入多種食物。
又因為,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食物,能包含人體所需的全部營養(yǎng)素,因此,我們只能依靠外部,攝入足夠多種類的食物,來滿足身體的營養(yǎng)需求。
人體對不同的營養(yǎng)素的需求量是有很大不同的,按照需求量的不同,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幾類
第一,大量營養(yǎng)素,主要是人人都很熟悉的3類物質,即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
第二,常量元素,主要有7種,分別是鈣,磷,鉀,鈉,鎂,硫,氯。
第三,微量元素,主要有9種左右,分別是鐵,碘,鋅,硒,銅,鉻,錳,鉬,鈷等。
第四,維生素類。維生素家族主要有A,B,C,D,E,K,和剩余的葉酸,泛酸,煙酸,生物素,膽堿。需要注意的是,維生素B有好幾個兄弟,需要單獨區(qū)分的,分別是B1,B2,B6,B12。維生素共14種。
當然,除了以上人體所需的必須營養(yǎng)素之外,還有一類膳食成分,對身體也是大有裨益的。這類物質主要有膳食纖維,番茄紅素,葉黃素等。
03
了解了人體的營養(yǎng)素需求之后,我們還需要進一步了解食物的分類。
大千世界,食物種類可以說是成千上萬。理論上來說,任何動植物都可以被當成食物,想想我們的祖先茹毛飲血就知道了。好在,我們經過這么長時間的進化,現(xiàn)在吃的食物也就幾十種左右。
食物分類,主要是根據(jù)食物自身所含營養(yǎng)素的種類和含量來劃分的。按照這個標準,生活中常見的食物可以分為五大類,
分別是谷薯類,蔬果類,肉蛋奶類,大豆堅果類,和油脂類。
第一,谷薯類。
谷薯類食物主要富含淀粉。它是人體所需碳水化合物的主要來源。
我們生活中常見的谷類主要有稻米,玉米,小麥,大麥,燕麥,黑麥,黑米,高粱,青稞,黃米,小米,粟米,薏米等,共計13種左右。
根據(jù)加工程度的不同,精加工的叫精致谷物,生活中我們吃的較多的就是這種,比如精致大米和面粉。粗加工的是全谷物,這類谷物我們吃的很少,主要原因可能是口感太差了。
因全谷物保留了谷物的全部的天然營養(yǎng)成分,如果放棄吃全谷物,身體有可能缺乏某些營養(yǎng)素而導致營養(yǎng)失衡,這未免有些得不償失。
再來談談薯類食物。
常見的薯類有馬鈴薯,也就是我們熟悉的土豆了,此外還有甘薯(紅薯,山芋),芋頭,山藥和木薯。薯類食物主要是這6種。
谷薯類食物除了以上兩大類,其實還有一種需要補充進去,那就是雜豆類。雜豆類,我們生活中都有吃到,只是我們都把它們當蔬菜吃了,所以沒什么印象。
所謂雜豆,是指除了大豆以外其他的豆類。雜豆主要有紅豆(赤豆),綠豆,豌豆,蠶豆,蕓豆,鷹嘴豆等6種。之所以把它們劃分到谷薯類,是因為它們的碳水化合物含量較高。
第二,蔬果類。
蔬果類主要富含人體所需的維生素,常量以及微量元素,膳食纖維和植物化學物。
說到蔬菜水果,它們可能是所有食物種類中數(shù)量最多的一種了。不同種類的蔬菜水果所含的營養(yǎng)素成分差距比較大,我們必須多樣選擇,合理搭配才行。
根據(jù)蔬菜食用部位的不同,可以對蔬菜有個大致的分類。
主要有莖葉花類,可以理解為植物頂端部分,如常見的帶葉子蔬菜,如油菜,菠菜,西蘭花等。
其次,有根莖部和瓜菜類。可以理解為植物底端部分和果實。如茄子,蓮藕,南瓜,苦瓜,絲瓜等。
還有一類是菌藻類,主要是蘑菇和海藻一類。生活中吃的比較多的有香菇,木耳,紫菜,海帶等。
除了以上幾類,還有一類十字花科類也是不容忽視的,它富含植物化合物,常見的有甘藍,菜花,卷心菜等。
水果的種類,根據(jù)果實的形態(tài)和和特性,大致可分為以下五類
漿果類,如葡萄,番茄,獼猴桃,草莓等。
瓜果類,有西瓜,哈密瓜等。
柑橘類,橙子,橘子,柑子,柚子等。
核果類,桃子,李子,棗子。主要包含一顆大種子。
仁果類,蘋果,梨子。這類也是含有籽的水果。
以上只是個大概的劃分,分類的目的是為了讓我們更好的了解我們所吃的食物,進而養(yǎng)成飲食多樣性的習慣。
第三,肉蛋奶類。
肉蛋奶,主要富含人體所需要的蛋白質,主要是動物蛋白質。
我們每天可能都會吃肉,有的人更是無肉不歡,每餐都要肉,對于肉食動物們,需要了解的是,肉跟肉也是有很大區(qū)別的。
關于肉,想起一句話,陸上跑的,不如水里游的,水里游的不如天上飛的。生活中,我們吃的肉主要以畜肉為主,而禽肉和魚肉攝入比例較低,這對身體健康是極為不利的。
畜肉主要有豬肉,牛肉,羊肉等。可以理解為體積比較大的動物肉。因為顏色較深,呈現(xiàn)紅色,也可叫紅肉。
禽肉,主要是家禽類的動物肉。主要有,雞鴨鵝等。這類動物體積較小,可以理解為小型動物肉。
魚蝦蟹貝。
魚類以其獨有的高蛋白,低脂肪,在肉類營養(yǎng)中算是佼佼者了,可是生活中我們吃的卻不多。是不是因為刺太多的原因呢?這類食物主要有各類水產魚,海產魚,蝦,螃蟹,牡蠣,扇貝,河蚌,田螺等。
說到蛋類。我們吃的最多的就是雞蛋了。其次,蛋類還有鴨蛋,鵝蛋,鵪鶉蛋,鴿子蛋。
奶類和奶制品。
常見的奶類食物,有液態(tài)奶,酸奶,奶酪,和奶粉等。
我們吃奶類食物的歷史比不上其他類食物。與世界其它地區(qū)相比,我們差距就更大了。因奶類富含營養(yǎng),且容易消化吸收,我們日常膳食中需要提高奶類攝入比例。
第四,大豆堅果類。
與上面肉類蛋白差不多,這類食物主要含有較多的植物蛋白。
大豆類主要有黃豆,黑豆,和青豆。
大豆制品按照發(fā)酵程度不同,分為發(fā)酵豆制品和非發(fā)酵豆制品。
發(fā)酵類有豆鼓,豆瓣醬,腐乳等。非發(fā)酵類有豆?jié){,豆腐,豆干,腐竹等。
大豆和豆制品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吃的還是比較多的,尤其是食物不是很豐富的年代。想想老干媽就知道了。
富含植物蛋白的除了大豆,還有堅果類食物。堅果類食物,可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比較忽視的一類食物了。
我們吃的比較多的堅果主要是花生,葵花籽,南瓜子,此外還有核桃,杏仁,巴旦木,腰果,開心果,夏威夷果和碧根果等。
堅果類富含脂肪和蛋白質,是一類比較健康的零食。但因其高脂肪,高蛋白,高熱量,很可能讓一些減肥的人望而卻步。其實,只要控制攝入量,是不用過多擔心的。
第五,油脂類。
柴米油鹽,終于到了我們人類最最喜歡的油鹽了。
烹調油是單一的脂肪,不同于其它類的食物,所以攝入量必須要嚴格控制。前面我們了解到的四大類食物都或多或少含有一定量的脂肪,只是比例比較低而已。當然,這么說堅果,堅果肯定不同意的。好在堅果多含不飽和脂肪酸。
烹調油分動物油和植物油。
動物油,有豬油,牛油,黃油等。
植物油,有菜籽油,花生油,玉米油,芝麻油,豆油和橄欖油等。
農村地區(qū),有時候聽到這句話,油多菜好吃,嘴多討人嫌。也有這句話,多吃點鹽才有力。
姑且不論是不是普遍現(xiàn)象,但足以說明我們對油鹽是有多么的喜愛。殊不知,這一喜愛,我們吃的油鹽就過量了,而根據(jù)膳食金字塔結構,我們對油鹽的攝入應該越少越好,它是頂端的食物。
我們日常攝入的油鹽超標,也是導致心血管疾病高發(fā)的一個主要誘因,比如常見的三高中的高血脂,高血壓,多少都跟油鹽攝入量超標有關。
以上五大類食物,就構成了我們所知道的膳食金字塔模型。從下往上,我們吃進去的食物,要依次遞減,才能保證身體的營養(yǎng)平衡。所謂的平衡,是指我們攝入的種類既要多,同時攝入量要足夠但又不能超標。
總之,吃是一門技術,想要吃的健康,更是一門藝術。
除了飲食,我們當然還需要運動和水。每天30分鐘的中等運動時間,每天1500毫升左右的水,都是維持身體健康所必需的。
04
有時候,人們在某一方面的無知,主要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我們缺乏有效的思考習慣。
我們對某些基本的普世智慧缺乏足夠的認知,導致在生活中總是不停的犯錯和四處碰壁。
拿上面說到的營養(yǎng)學知識來說,我看到的時候,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我覺得這是中國每個家庭必備的重要知識,尤其是負責一家人膳食的那個人,更是責任重大,因為一家人的健康都是建立在他(她)的觀念意識和行為習慣里。
而我們之所以缺乏正確的健康的飲食習慣,很大程度上也是由大環(huán)境造成的。
1989年,我國營養(yǎng)學會機構發(fā)布了第一版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隨后在1997年,2007年相繼發(fā)布了第二版和第三版指南,第四版也就是最新版,在今年的6月份發(fā)布了。
按道理,國家如此重視這個居民飲食健康,可是大多數(shù)家庭卻對此知之甚少,尤其是中國廣大的農村地區(qū)家庭。那是因為,我們只是在新聞里偶爾聽到這么個健康指南,現(xiàn)實生活中哪里能看到它的影子。
我想,這個指南可能只是寫給中國城市居民的指南。這就像一個團隊,花了那么多的精力和時間搞出來一個產品,卻不大力推廣它,結果淪為一部人的自嗨了。說到底,還是不夠重視,而已。
別人的健康,關我何事!
05
2012年,2月,父親因高血壓導致腦溢血,結果第二天離開了我們。
3天之后,已經肺癌晚期的大伯,終于沒能堅持住,也離我們遠去了。
怎么就高血壓,怎么就沒好好吃藥呢?我印象中,不是胖子才會有高血壓嗎?其實不然。除去煙酒因素的影響,我能想到的就是日常的飲食了。而母親負責的飲食,一直都有高油高鹽的習慣。
而大伯的肺癌,那就是煙酒無度的直接惡果。
后來,我認識到,無知即是罪惡。
而最近又聽聞,老家同姓的一位遠房親戚,因腦溢血而住院了,鄰村子里有人因食道癌而剛去世不久,而另一位五十出頭的男子患了腸癌,在這之前不久,一位認識的出租車司機莫名的患了腦瘤導致腦出血,住院兩月后,對身邊的人事物已經模糊不清了。
這真的就是最近幾個月發(fā)生的一連串病死事件,你能說它是突然發(fā)生的嗎?肯定不能,只是疾病來臨之前,我們誰都預料不到,這就是它的可怕之處。當你意識到的時候,死神也許已經臨近。
查理芒格提到一種心理傾向,lollapalooza傾向——數(shù)種心理傾向共同作用造成極端后果的傾向。
我認為,疾病也是多種因素造成的共同結果。
從現(xiàn)在起,好好對待吃這件事,它真的關乎一個人的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