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新東方創始人所說:“教育和技術,是1+1大于2的關系”。教師在未來很有可能會面臨來自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全面提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將成為一種“剛需”,甚至可能成為教師資格的“準入門票”。
通過一個假期的學習,使我了解了信息化2.0時代,身為一名一線教師,應該具備應用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教學的能力,應用信息技術轉變學習方式的能力。在這個假期中,我學習了制作思維導圖,ppt的制作與設計,以及各種實用性較高的小程序。收獲特別多!
那么,在教育信息化2.0時代,教師將具備怎樣的必要素質去迎接技術變革的挑戰呢?
我認為: 首先,要具備應用信息技術轉變課堂結構組織的素質。通過學習,我了解到,課堂教學的中心正在向學生轉移。在課堂教學組織形式上,教師以前多是“我講你聽”、“我下命令你執行”,使學生處于被動地位,現在我們提倡小組合作學習+個人自學相結合的教學組織結構,為學生發揮主體性創設更大的空間。
在課堂氛圍的塑造上,教師應積極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把尊重帶進課堂,比如學生回答問題時,回答正確要多加表揚鼓勵,回答錯誤也不要不高興或大發雷霆,對優秀生和后進生應一視同仁,尊重學生人格,創建民主的學習氛圍。
在學生的參與度上,讓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真正的參與是思維的參與,讓學生學會傾聽、學會質疑、學會思考、學會表達。
總而言之,就是要讓學生擁有更多的話語權、選擇權,以及做到因材施教。打破“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模式的桎梏,有利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教育教學體制創新改革。
其次,要具備應用信息技術轉變課堂教學手段和內容的素質。信息化2.0時代,需要教師的教學手段從粉筆轉變到多媒體,因此帶來的教學設備和教學資源的變化,將引發教師課堂教學手段和教學內容的變化——數字化教學?!胺酃P+黑板”的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參與度低,教師難以廣泛了解學情,很難做到全面性和針對性,而數字化教學具有很強的交互功能,能很方便地進行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習成為互動的過程。
從教學手段來看,教師將減少使用“黑板+粉筆”的傳統教學手段,而是充分利用智能教學平臺和多媒體系統,開展討論、回答、搶答、投票等課堂教學活動,學生不再是受控于教師的被動學習者,而是成為主動學習的探究者。
從教學內容來看,教師不再過分依賴于文字教材,而是選擇和使用優質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利用動靜結合的文字、圖片、動畫、視頻和聲音信息,為學生創設豐富多彩、聲情并茂的學習情景,多角度、多形式、多方面地表現同一事物的多個側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因此,教師應該從現在就開始加強現代教育技術的學習,包含但不限于應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素材的收集整理、課件制作、課堂授課、課堂互動、作業分發與批改、考試與評價等教學活動,教師甚至可以自主開發數字化教學資源。
以上就是我結合假期所學,對信息化2.0時代教師應具備的素質所進行的思考,不足之處還請各位老師,同仁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