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用一個小時的時間閱讀完上次和《金字塔原理》和《結構思考力》一起下單的《麥肯錫工作法——麥肯錫精英的39個工作習慣》。
閱讀目的是希望能夠學習借鑒一些切實可用的“品質×效率”的工作習慣與麥肯錫的思維模式,促進高效工作。于是采用快速閱讀,迅速瀏覽目錄和內文,發現多數都是雖然在理但是老生常談的方法。當然,知道不等于做到,做到不等于做好。一些方法還是要切實踐行才會發揮它的作用。
在本書中,我也驚喜地發現了一些對我很有啟發的思維方法,在這里分享出來。
習慣一:從零開始,找出問題的本源。我們遇到問題的時候,往往喜歡“就事論事”、“有一說一”。這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并不是最優選擇,往往沒有發現問題的本質,導致治標不治本。因此,我們要學會“清零”思考。但是要“清零”的前提是要調查收集大量的信息,才能夠做出準確、理智的判斷。
習慣三:學會批判性思考。不斷地問自己為什么,深究問題原因。可以從對方立場,和旁觀者立場(鳥瞰)去看待問題。同時進行自我批判,思考事情成功和失敗的原因。
習慣四:在“下雨”之前,準備“傘”。麥肯錫有一個非常貼切的比喻,就是被稱為“空、雨、傘”的思考方法。“空”就是事實(現在的狀況)。雨就是解釋(具體的意義)。傘就是行動(實際的解決辦法)。因此看到天空中都是烏云(事實),我們就會想到隨時可能下雨(解釋),進而由被淋濕就麻煩了,想到一定要帶傘出門(行動)。看似簡單的生活常識卻是實用的思考模式。但是實際生活中的情況卻比這個復雜得多,因此,這個習慣的核心就是我們要善于觀察已知的事實,采取行動,未雨綢繆。不妨對于每一件事情都進行這樣的思考,這會讓我們做事情更加周全。
習慣十二:用30秒提出三個要點。“電梯測試”是要在搭乘電梯的30秒內,必須向客戶完美地說明現存的問題以及解決方案。這個非常考驗說話人的提煉和歸納能力,如果能夠做到,那無疑會使得自己在對方面前的好感大大提升。那么如何總結三個要點呢?第一現狀的掌握情況;第二節對于現狀的解釋以及理由;第三結論,以及解決方法。但是我們在說的時候,可以調整一下順序。在時間比較短促的情況下,首先要先告訴對方最感興趣的解決方案或者結論,在闡述事實和理由。這樣更容易讓對方接受。
整本書中這三點是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也是今后對自己的要求,結合思維導圖,訓練自己的提煉和歸納能力,找出問題核心的能力,以及對于問題的秒懂能力。其他的一些習慣也不錯,但是其他書中有著更為詳細的描述。再次就不多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