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烏鴉和豬一起坐飛機。豬聽到頭等艙的烏鴉問空姐:“小妞,過來,有酒嗎?”。空姐禮貌的拒絕了,這時烏鴉憤怒地吼道:“連這個都沒用開個毛飛機啊?滾!”。
?豬覺得成功人士的氣度太牛了。豬一心渴望成功,于是模仿豬的行為:“小妞過來,有酒嗎?”,空姐的回答仍然是拒絕。豬也憤怒地吼:“連這個都沒用開什么飛機?滾!”。
? ?五分鐘以后,飛機的機艙被打開,豬和烏鴉都被扔了下來。這時,烏鴉對豬說:“小樣,我有翅膀,你有嗎?”
這個故事正是收錄在《拆掉思維里的墻》。也許看到這里,你會直接給這些文字貼上“反成功”的標簽。但是不得不說,如今成功學的真諦也就不外乎“既然他能成功,我也能成功”。但是如果去實踐,就會發現其中很多東西不如想的那么簡單。然后就會繼續對自己說,這個太難了,不是我能做的,我換一種方式成功吧。
? ? 模仿成功人士就能成功,這已經逐漸成為大部分成功學的著名邏輯。在《拆掉思維里的墻》里有一個成功學式子,我現在直接摘錄下來:有這樣一個人,他有著悲慘的童年……他青年的時候也一無是處……開頭,以“終于有一天,他**了”(**視乎你要銷售些什么 銷售堅持的就堅持了,銷售規劃的就規劃了),最后筆鋒一轉:“這個人成功了,他就是**”。一般故事寫到這個份上,名人本人基本上看著都能被唬得一愣一愣的,心想這小子不錯啊。然后看到最后一行,大悟:“我靠,這原來就是我啊!” ?
? ? 從上面的內容,大家只要稍微接觸過成功學的,都能或多或少有些映像。關于肯德基創始人的故事在維基百科就能查出來1009次失敗的事根本不存在。但是對于某些明顯有漏洞的成功學典故,一旦被指出,那些所謂的“布道者”又會說:“人家……,你……(意思不指明了)”但是很清楚的是,成功僅僅是小概率事件。根據正態分布,大部分人處于中部,并且兩極非常小。并且按照一個邏輯,大部分都是成功者的時候,人們會有幸福感和滿足感么。一個最明顯的事實,就是對比古人的生活水平,我們現如今的生活已經算非常貴族的生活了。古時候有現在一樣普及的教育水平嗎?有電腦和手機等設備供我們獲取信息嗎?有飛機,高鐵一樣快速的交通工具嗎?但是處在這樣水平的我們是什么樣的心態。錢不夠花,每個月還有房貸,工作壓力大,老板不理解,家庭不和睦等。所以成功學里的成功到底代表什么,自己明白嗎?成功永遠是小概率事件,總有人無法成功。
? ?這時候新的問題來了,既然成功學如此無用,我們又要如何成功呢?其實接受自己不成功就是成功。學習他人的成功不在于學習別人的行為,在于學習他人的心智。
這里就要提到人的兩個學習模式(百度百科可以查到)一個是通過學習和閱讀獲取他人的知識經驗,這也是文明傳播的方式,另一種就是通過不斷的實踐,失敗總結,最后推論得到結論的方式。前一種在學校和各種渠道都可以得到,后者就需要自己去實踐。其實從學校到社會也就是從前者向后者過渡的時期。這也是中國諺語中的“師傅領進門 修行靠個人”。這也是《拆掉思維里的墻》提到的,自己思考,并學習別人好的思想。
到這里就沒什么好寫的 ,觀點不足處望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