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和心靈,總要有一個在路上。”
以前總聽這句話,但從沒想過確切的含義。
直到看完《一個人的朝圣》。
他望向窗外的花園,看到一個塑料袋掛在月桂籬上,在風中上下翻飛,卻無法掙脫,獲得自由。
因為一個生病的朋友,因為一封歷盡滄桑的信,我們的主人公哈羅德,就這樣決定踏上自己的旅途。
不,說是“決定”并不合適,因為一開始,他甚至不知道自己到底為什么要走,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在追尋什么。
他不過是選擇跟隨自己的心。
我們常說要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可是其實我們曲解了“說走就走”的意義,它不是生理上的不做準備,而是心靈中的跟隨我們的心。
對旅行的不預期,對未來的不確定,才是“說走就走”的第一步。
說到自由。
有人說自由是做你想做的事情,有人說自由是不做你不想做的事情。
然而我認為,自由其實很簡單,只有兩個字——
放空。
放空我們自己,給思緒遐想和縹緲的空間,未嘗不是一種自由。
去接受一些你不了解的東西,去爭取,去相信自己可以改變一些事情。
旅行的意義就在于打破既定的框架,用一個全新的自己去面對他人。
所以旅行中的我們無外乎兩種狀態:
隱藏真實的自己,或,釋放真實的自己。
而無論哪一種,對我們而言,都像是全新的開始,都像是千帆過盡的另一面。
沒人能預知未來,就像JK羅琳窩在咖啡館里寫《哈利波特》時一樣,她也并不知道,未來的有一天,這本書會為地球上的孩子創造出一個嶄新的魔法世界。
可是即便不知道,我們也要相信——
相信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是自己生活中的阿甘,只要堅持跑下去,就一定能譜寫我們自己的正傳。
他所要做的只是不停地把一只腳邁到另一只腳前面。這種簡單令人高興。只要一直往前,當然一定能抵達的。
我們總以為成功很難,征服山頂很難,可是爬過珠穆朗瑪峰的人告訴我們,不過也就是一直向上爬而已。
成功是很大的話題,可是成功的路徑卻源自點滴。
我們所要做的,也不過是不停地把一只腳邁到另一只腳前面,而已。
就像我們的主人公哈羅德,他開始根本沒有認真思考過自己要走的路途有多遠,因為對他而言,只不過是一步步的累加罷了。
所有夢想的路途都一樣,雖然很遠,但是只要一步步堅定的邁下去,終會抵達。
何況一路還有風景相伴。
海浪依然前仆后繼地投身于海岸,越推越高。帶著這么大的能量,用盡精力,穿洋過海,載舟駛船,最后的結局就是成為她腳邊的一團泡沫。
童話故事中,我最愛《美人魚》,曾在自己的腦海中無數次想象美人魚最后縱身一躍化為泡沫的那一刻,美麗至極。
我身邊的很多小伙伴都不能理解我的喜好,他們為美人魚感到惋惜。
可是難道不是正因為這種泡沫似的惋惜,才使得美人魚的愛情更加凄美和動人嗎?
其實,美人魚會不會變成泡沫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她有沒有真切的愛過,有沒有為了這份愛情奮不顧身過。
就像旅行,其實目的地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在旅途中遇到的人,經歷的事,看過的風景,走過的路。
就像哈羅德,最后的最后,他也終于明白,這場一個人的朝圣,重要的從來不是結果,而是他用盡精力,穿洋過海,載舟駛船。
《一個人的朝圣》就像一本人生札記,它記錄的不是一段旅程,而是一個人的一生。
從最開始的懵懂出發,到中途幾度放棄,再到最后的堅定前行。
途中遇到的人,經歷的事,都是這個世界送給我們的禮物,它讓我們找到自己,找到初心。
有朋友說覺得哈羅德很幸運,他用一場出行挽救了自己的家庭。
說的沒錯,哈羅德是很幸運,但并不是因為此,而是因為他在身體的出行中,順便將心靈也帶上了路。
那么你呢?
身體和心靈,又有哪一個在路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