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認為批判性思維是科學家必須具備的一種素質。我也認同,并且認為培養人才首先要培養批判性思維。
于是將施一公的這番話,做成課件,今天課堂上給學生展示講解。
當我講解“如何練就“批判性思維”呢?最直接途徑之一是對負面結果的分析”等內容時,有學生提出自己看法,認為這是一種精神勝利法。其他學生也有同意的。
我們進行了一場有意義的討論。
精神勝利法,是魯迅在《阿Q正傳》中塑造的“阿Q”這個人物形象的性格特點。譬如阿Q被打之后,只好悻悻地說“兒子打老子”,以精神麻醉得以生存。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一個人精神心理方面自我療傷、自我安慰的方法。
而我們談論的是,科學家在探索研究課題時,會遭遇失敗;怎么對待科學進展中的挫折困難,施一公認為負面結果是必須的,并且要正確分析。
二者,適應的領域內容不一致,也就沒有放在一起評論的必要。
這種討論,本身就是批判性思維的交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