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講桌,加黑板,拉桌子,分小組,導學案,抓預學:形式的變化確實讓課堂有了變化,但問題也隨之出現。例如:學生對知識的解讀扁平化,課堂表現兩極分化,新鮮感過后課堂再次陷入沉寂,等等。問題的根本在哪里?出路在哪里?我們陷入新的迷茫。
現在我的課堂就出現了這樣的問題。我也在思考為什么回出現這樣的問題,在嘗試怎樣把這些問題一各個解決掉。
依據生本教育“全面依靠學生”的行為觀,我們的教師從課堂開始,把學生當作重要的教學資源。各學科教研組堅持開展形式多樣的生本教研活動,“骨干教師上生本示范課,新教師上生本達標課。誰有了新思路就讓誰上生本探索課”。上完課后,利用課間及時交流。教室里、走廊上到處教是探討生本的好地方。雖然只有短短10分鐘,但大家對生本教育的執著熱愛讓我們的生本課堂越來越精彩。
這些都是多么可貴的資源啊,可是我們沒有。在這次課改里我是那么的孤獨。因為支持課改,我成了眾矢之的。走在校園里,坐在辦公室里,那些有說有笑的同事都不再搭理我。等我轉身走開的時候,背后都是責怪的目光。我自問自己沒有做錯事情,只是在這次行動中我無意中站錯了隊列而已。GEOGRE跟我說:并不是大家都認為對的事情就一定是對的。如果你反復思量事情是可以做好的,就努力做好它。因為你沒有退路了。等到年終成績出來的時候,那些令人生畏的攻擊都會不攻自破。那我真的沒有退路了,因為我已經走在這條路上。我走這條課改的路,不是出于支持這個校長而走的,是為了我自己的教學工作才改的。當沒有BACK UP的時候就只能靠自己多學,多實踐去解決那些問題,去克服困難,去忽視那些我不需要的指責和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