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無旁騖不是簡單的事,也像擁有頑強的毅力這樣的事情不是一兩天就可以形成的,它需要一個全神貫注的過程,需要一定的時間的磨練,是的,一個強毅力是可以打煉的。
就好比說,中學時期的文言文或古詩都在小學的難度之上,光靠一瞬間的背誦,記憶是往往不大牢固,但恰恰有了小學時期這樣的懵懂試背誦才給我們后來做了鋪墊。
怎么說?曾經看過一篇文章,作者提到一個他自身認為的觀點,小學的背誦是靠興趣還有胡塞地記住的,不完全存在理解,而理解是背誦的后來才明白的,小學時期的吸收能力還是有限的;而中學時期卻不一樣,是否還記得“貝多芬”這個法則一直流用著,這個背是考毅力和專注力去背,就是分解到每一個字,當你真正理解了每一個字詞的用意,背得也就順暢了,這時候就是注意力發揮作用了,你要專注理解整體也要明白字詞,全身心只能想著怎么去背誦去學習,效果自然會出來。
而我身邊很多那些牛逼的同學都做到了,靠全神貫注去學習,然后取得很優秀的成績。
*
初中我在一所私立學校就讀,學校為了激勵學生學習,設定了每個學期的獎學金,小到幾百,大到幾千。當然,這是需要達到一定的成績和排名才能獲得的,再后來,大家都知道的,我們學校中考的總成績在市區取得了前幾名。
這是學校第一年辦初中取得的勝利。優秀的學校逃脫不了出類拔萃的學生。在沒有獎學金之前優秀的人數不勝數,設立獎學金之后,更是多如牛毛。而且我發現,除了本身排名就很前的同學一直保持不錯的成績之外,后來居上的同學也很是令人刮目相看。
我成績不好的原因一直以來都歸結為懶惰懶散,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恰恰我沒意識到的是,在這些的背后,其實我是沒有頑強的毅力去學習,為什么沒有這個毅力?因為我從來都沒有專注去做某一件事,包括學習。自然就比不上成績很好的同學。
之所以會發現自己沒有專注這個念頭,始于初中那年某個期中考后大會,級長的發言讓我匝舌,當時他在上面問了我們一句,你知道為什么人家A同學在所有的考試當中總是名列前茅嗎?頓時臺下交頭接耳。之后我就很安靜地聽他講,也期待他能講出個所以然,完后,我在心中火了無數次,他憑什么有資格這么說我們,憑什么一口就咬定我們是那種人?就是說我們想太多咯?簡直怒火難熄。
再次我用自己的行動證明,級長說的那句話是正確的。
他那天在考后大會上說:之所以他會一次次在學習上取得成功,是因為他心無雜念。A同學在學習上不僅刻苦還不會三心二意,而同學們心中雜亂才靜不下心去安心學習,才沒有像他一樣取得優秀成績。我記得我當時永遠記住了“心無雜念”四個字,重重地敲在我的心上。
這是我聽過對提高成績最全面最高級的總結了。
*
喜歡思考歸納的我,通過案例證實,無數次我背課文,做題,還有上課等等,哪怕是吃飯,都特別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外面的風吹草動都關我的事,周而復始,我的專注力就不強,怎么提高成績怎么?怎么去做好每一件事?而據我觀察,那些成績很好的同學,他們猶如級長說的,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專注力高,毅力強。因為一個人是否在認真思考還是發呆走神,一眼就能看出來了,你的臉和眼神瞞不住你的內心。
至后才明白以前老師常常對我說的那句,你上課不夠認真之類的話了。無非就是毅力和注意力不在課堂上。
心無雜念才能把一件事做得更好。最記得我之前怎么也記不熟的那些該背的地理位置,有次看見旁邊的一位同學向另一位成績不錯的同學請教地理知識,需要用到大洋板塊的位置知識,被請教的同學拿出書本地圖,不用思考就可以指出相應內容,說得頭頭是道,我在一邊嫉妒一邊羨慕,什么時候我也可以這樣?
或許你可以說他對知識本來就很透徹了,可是我們需要延伸到的一個問題是,為什么他可以那么清楚地記憶?還可以那么流暢地給別人講解?
自修后我跑去問他,怎樣才記住這些冗長的知識啊?他只是很輕描淡寫地說了句,認真地看就行啦。
哦,我只是不夠認真。
要想像他們一樣,就要全神貫注。我又用了很長很久的歲月來證明,我是可以認真的。我練了很多字,看了一些書,背了點東西,做了很多事情,最后的成就都不錯。
字好看了,看書的速度已經提高了,且保證有質量的輸入,背的知識不再像從前那樣隔夜就忘記,做的事情都很有條理,不再是從前那個無厘頭了....我又總結了一下,嗯,在完成這些事情的時候,前提是我真的是一心一意撲在這個事上。從前,做任何的事情腦子心中都是七零八亂,表面上是正在做這件事,實際上,并沒有。思緒該集中的時候卻不能夠集中。
在一系列發生的結果之下,我很是篤定當初級長說的那個四個字了,用到至今;也能夠明白曾經一位英語老師的QQ簽名了,寫著,專注于專注的力量。
這樣的力量無比強大,至少,在我身上已經有效了。
*
或許所有的事情都是這樣的,只有發生后你才會更相信或理解某句話。
嗯,心無雜念,更勝一籌,才不會一事無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