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斷續續的閱讀中,總有那么一篇短文,一句話,觸動心靈最柔弱的地帶,是感同身受的歡心,是情不自禁的淚流。朱自清的《背影》恰恰就是我的共鳴體,每一次淚眼模糊中,父親的背影漸漸清晰。
第一次閱讀朱自清的《背影》是在中學時代的語文課本中,為了應付老師要求的背誦,我著實下了一番功夫。老師在黑板面前聲情并茂,口若懸河,“通過父親的背影,表達父親對兒子的關愛之情,兒子通過背影對父親的歌頌,父子間的相愛相憐,濃濃的情親。”我在課桌前昏昏欲睡,味如嚼蠟,一個背影,朱自清怎么能有那么多聯想呢?
屬于我的背影就在眼前,卻視而不見。
升入中學就要到8公里以外的鄉中學就讀,父親是這所中學的一名語文教師,也變成了我的專屬“車夫”,每天父親騎著自行車載著我,往返在學校和家之間,風雨無阻,我們一起上學,一起回家。初四的時候,面對升學壓力,學校要求所有同學住校,父親又變成了我的“通訊員”,每天帶來母親烹飪的飯菜,帶來家的味道。一起搭伴的“飯友”每次看到父親手里的飯盒,歡呼雀躍,眼睛發光。父親手里的飯盒,一頭系著母親,一頭系著我。
父親載著我,每天迎著太陽從家里出發,首先要走大約500米的村路,坎坎坷坷,低洼不平,尤其是雨天過后,泥濘不堪,街道的中間宛若一條潺潺的溪流,左鄰右舍的鴨子成群結隊的在此嬉戲,堪比春運期間的購票大廳,熙熙攘攘。它們一會兒用嘴巴在小溪中覓食,一會兒又或喜或悲仰天長嘯,嘎嘎聲聚成一片。父親要順利繞開這些鴨子,既不能碾壓,又不能耽誤我們上學的時間。我坐在車座后面,大聲的嚇唬那些擋路的鴨子,有時候手里還會提前撿來幾塊小石頭,像那些膽大妄為的鴨子丟去,受到驚嚇的鴨子,撲棱棱向四處逃竄,嘎嘎聲響徹整條街道。
假如是大雨天氣,街道變得更加糟糕,路邊的土堆,家禽糞堆部分被沖到了街道的中央,形成了大片的淤泥,父親不得不穿著雨靴,推著自行車走在泥和家禽糞結合的污物中。我依然坐在自行車后面,父親的雙手緊緊的攥著自行車把,手背的青筋高聳突兀,經過雨水的沖刷,慘白的手背猶如一條條河床。為了保持自行車的中心不偏移,父親的雙臂繃得緊緊的,好像兩條屹立不倒的橋墩,任憑風再狂,雨再大,載著我,一直向前,心中只有一個信念,決不讓我的女兒跌倒在地,不沾上那些令人作嘔的污物。
村頭有一座橋,父親會在這里將鞋子的污物沖洗干凈,看著父親蹲在河邊的身影,眼淚和著雨水劃過臉龐,情不自禁。
國道相比村道要好上很多,雖然沒有現在的柏油馬路平坦,至少可以一路暢行。坐在父親的背后,雙手環繞在他的腰間,父親瘦瘦的,沒有一點小肚腩,輕輕的將臉貼在父親的后背上,每當自行車顛簸的時刻,臉就會被脊柱骨隔得有一絲生疼。
在這條熟悉的路上,有幾處上坡的地方,最初的時候,每到一處,只感覺父親的身體左一下,右一下的來回搖擺,頭努力的向前伸,整個后背彎曲成一座拱橋,我依然坐在父親的身后,泰然自若。后來我才明白,為什么有些人到此處就會推著自行車走。我也主動的跳下自行車,不顧父親的勸阻,說“你自己騎吧,我要跑著,坐的腿都麻了”。有時候父親會和我一起走,我們聊學習,聊家里的家禽和果園,聊以后想上什么樣的大學。有時候父親會故意騎的更快一些,喊我來追,不服輸的我,卯足了勁,一路狂奔。
比起冬季的寒冷,我更討厭春秋季節的大風,這樣父親蹬自行車就要更加的用力,我躲在父親的背后,看著可惡的大風將父親的衣服鼓起,狠狠的,拼命的向后撕拽,挑釁著父親的好脾氣,互相暗自較量著內力。父親將全身的力氣,集中到腳掌,蹬著自行車一圈又一圈,持久而堅韌。慢慢的,父親的后背就會愈加的潮濕溫熱,透過藏藍色的夾克衫,散發出熟悉的味道,浸染在我的四周,這就是父親的味道。
這條求知的上學路,每天往返16公里,我和父親相伴而行三年,四季輪回中,路邊的一草一木竊聽我和父親的一言一語,是循循善誘的教誨,是任性的一嬌一嗔。
2016年10月,年近花甲的父親騎著自行車,載著兒子在操場玩耍,熟悉的場景,熟悉的背影。20多年前的父女變成了今天的祖孫,兒子的雙手緊緊摟在父親腰間,灑下一路的歡笑,我的眼淚奪眶而出,和父親的上學路歷歷在目,宛若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