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本文是為為無戒學堂小說課的小說研討會做準備。
這周我因為滿腦子都是即將要考但基本沒學的CPA,所以完全沒有心情寫小說。
但是CPA只是一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是我確實不知道故事應該如何進行下去了。
所以我當機立斷,在小說課宣布下周又有一次小說研討會的時候果斷報名。我想把我的問題拿出來問問老師和小伙伴,看看接下去應該如何拯救它。
(二)我的小說具體思路
我的小說是一篇日常文。社會背景是南宋,地理位置是兩浙東路明州府奉化縣,也就是現在的浙江省寧波市奉化區。
女主角張澄安(安姐兒)十三歲,男主角余錦榮(錦哥兒)十五歲,青梅竹馬,訂婚后因為錦哥兒要在明州府考鄉試,所以居住在張家。
張家父母的戲份很多。張家父親是縣學的教諭(就是校長),也是錦哥兒的先生。
余家就是背景板了。余家父親本來是奉化縣令,后來因為抗洪搶險去世了;余家母親去余家家族里爭取兒子應有的權利,所以也不在明州府。
主線是錦哥兒八月考科舉,從端午節開始寫起,中間經歷了一次臺風,預計結局是八月十八去海寧觀潮。
主要矛盾有幾條線。
對于女主角,安姐兒喜歡看話本,寫話本,但是她總是沒法寫完一個故事,她有時候堅持女子不比男子差,有時候又產生自我懷疑。
對于男主角,錦哥兒考科舉是因為他必須考科舉,宋代的男性只有這一條價值正確的出路,但是他本人并沒有想好為什么考科舉,真的考上了應該怎么辦,應該如何當官,或者跟他岳父一樣去當個老師,他的未來比安姐兒還要迷茫。
對于男女主的感情,安姐兒始終把錦哥兒當成要好的小伙伴,一直沒有開竅,錦哥兒也不知道要怎么讓未婚妻對他產生男女之情。
(三)主要的問題
我的問題有三個。
第一,我目前寫到臺風,并制造機會讓張家父母都不在家,讓男女主角單獨待在家里,寫了幾章對手戲。現在臺風過去了,我不知道要如何回到原來正常的日常生活軌道里去。接下去的情節不知道怎么寫比較好了。
第二,我想讓男主角在科舉路上受挫折,但是對于科舉內容又覺得寫多了沒意思,不知道這個挫折怎么設計比較好。我想讓他寫不出特別精彩的文章,但并不想讓他在鄉試落榜,畢竟我寫完鄉試就要去海寧觀潮,就要結尾了,要是落榜了這個故事有點不夠積極。
第三,我不知道要如何讓男女主的感情循序漸進地進展。因為他們本來就是特別好的伙伴,本來就很信任,很有感情基礎,要怎么讓他們談戀愛?而且不能談過火,因為女主角才十三歲,還沒到結婚的時候。
我最大的問題在于,我的女主角其實原型是我自己,就是那個十分幼稚、不想長大、想寫小說的我自己;我的男主角原型也是我自己,是只會考試、能考出很好的成績卻不知道未來怎么走更好的我自己。我的人生一帆風順,我也不希望給我的男女主設置太過分的坎坷,因為他們都是我自己呀。這樣一來我的故事情節就波折不起來,情節就推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