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和桐廬特別有緣吧,竟然在春光那么好的一天,又一次來到了這里。回到杭州才幾天,偶爾翻看手機,竟有恍如隔世的感覺,那天,我們在山中漫步,在溪邊徘徊,在村中流連,在藍天和陽光下深呼吸,在青山和綠水中盡情蕩滌自己,在老人和狗的寧靜中愿時間停滯的半天仿佛是一場美麗的夢,似乎很清晰,又似乎很遙遠。
丫丫媽媽答應女兒,要定期整理自己,要努力做個勤奮的人,要做一個時刻在改正懶散、時刻在糾正自己、時刻在思考自己的人。所以,當生活中的某一刻時光、某一本書、某一個人、某一個夢經過的時候,就要記錄下來,記錄自己的所見、所思,記錄自己每一天的成長和老去。這個中午,睡意悄悄襲上,頭頂上似乎也籠罩了一片云般昏沉,但是,我不能睡覺,我要做一只勤奮的小鳥,利用我每一個空余的時間去尋找更美的天地。
那天,到了桐廬,到了蘆茨村。丫媽記性不好,不知道自己走過的地名,但是一站在溪邊,站在古道邊,記憶中好像有熟悉的光影閃現, 哦,這條溪水、這棵古樹、這道、這屋,我曾經來過。翻看自己的日志,兩年前真的來過,一個雨天來的,也在這個地方。只是,不同的是,那天沒有這個老人,坐在古道邊,成為風景。丫媽隨手就把老人拍進了手機,然后走過。然后在我的想象中,這是一個走累了歇息的老人,亦或是沒事做在路邊看風景看我們的老人,還是帶上家里的土特產在等客人的老人。想象能給眼睛帶來很多的空間。此刻,丫丫媽媽再次看照片,放大再放大,原來滄桑的皺紋里不全是我的文章,老人在吸煙,老人握著手機,老人的籃子也不是最原始的藤編的,他就是一個普通的老人,普通的走路,普通的坐下吸煙,不曾想會成為別人渲染的風景。最普通的農村生活,在我們這些煽情的人筆下,往往會成為最理想的夢中桃源。
這是一趟桐廬慢生活體驗之行。于是,我們往山里去,更深的山里據說會有更慢的生活。真的,大山會隔絕很多東西。在這樣的山里,我們不再看山、水、藍天,我也不再有看自然的心情了,我只看那人,看那樣的生活。
那似乎是我們以前很小的時候過過的生活。門口的院子里,曬著白菜葉子,曬著五顏六色的衣服,還有慵懶的狗狗,他可以隨意躺在那里,敞開自己的肚皮。家家戶戶端了碗飯在門口,吃著中飯也吃著陽光,吃成了我們眼中的風景。可是,當年我們是那么決絕地和這樣的生活告別的呀,如今卻要千轉百回地來尋找那被遺棄的日子。 曾幾何時,我們對這樣的農村大篷車嗤之以鼻,落后、垃圾是它的標簽,可是今天,在這個寧靜的村子,盡管它發出了很嘈雜的流行音樂,但是那些普通的雜貨、那穿著拖鞋的顧客、那位旁觀的奶奶卻成了我眼中的風景。這位好客的奶奶熱情招呼我上樓拍她曬的年貨,84歲的健康讓我們驚呼的同時,也讓我想念我的外婆,此刻我的外婆估計也已經吃好中飯了,估計也是一個人寂寞地吃,在城中的安置房里,所以沒有成為別人的景色,但卻成為我一直的牽掛。她說,老頭子在里面呢。原來柴火堆砌的墻壁是奶奶殷實生活的驕傲。那位埋頭吃飯的老人,也讓我想起我的外公,若是在這樣的山里,外公估計可以多吃很多年的飯。
走過全村,有在墻頭賣土蜂蜜的,有在門口賣灰湯粽子的,因為沒有游客,反倒使村民更加淡定,沒有推銷的,沒有熙攘的,只有一如既往的生活在你面前。 所以,我們這群人可以自如地在村中穿梭,想看什么就看什么,想想什么就想什么,互不干擾。當然,最后還是走到了精致的民宿,喝茶、聊天、掃微信,回到了現代。大家紛紛叫嚷著,什么時候要過來,住幾天,好好享受山里的生活。當然,最后離開以后,沒過多久就淡忘了這樣的村莊和日子。
我知道桐廬會有很多這樣的村莊,身邊不遠處應該也會有很多這樣的人生;可是我不知道,什么時候有機會可以一次次去走,仿佛穿越一般地走。我也不知道,我們在短暫的探訪中給他方披上的夢想的翅膀,是不是只是一劑迷幻劑,只是自己心中打造出來的幻境。但是,我還是夢想,自己能有時間,能有一起走的人,能有出離的機會,就當給自己做一個夢也好,盡管夢想不一定是真正美好和真正真實的。
(第二件事是,媽媽那天去桐廬了。真好,有那么一個好地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需要太多的知識,不需要太多的欲望,在遠遠的大山里面,藍天,流水,白云,小狗,老人,炊煙。你如果有時間有心情來發幾天呆是好的,但是如果讓我們長期來住,我不知道結果怎樣?說不那些大媽也很羨慕我們這些所謂城里人呢。所以人生真的就像圍墻,圍墻里面的人總在想著,外面肯定很精彩;而圍墻外面的人,也總在想著,里面肯定很有意思。這么想著想著,就把自己的人生想得沒有意思了。媽媽回來后很想寫篇日記,也是一直沒有時間。實際上晚上有點時間的,可是人很懶惰,找借口而已。但是,看過一個地方,走過一個地方,心里有點感觸總還是想記錄一點下來的。希望以后媽媽可以和你一起到處走走看看,你不會嫌棄媽媽老了吧?)
以上一段是丫丫媽媽日記中的句子,和女兒分享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