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了,大家新年好。
跨年那晚,我在手機前聽著羅胖的跨年演講,有一個詞給我一種捅破窗戶紙的感覺——茍且紅利。
羅胖說他曾經打滴滴,碰見一個司機,在他距離目的地還有幾百米的時候,提前結束訂單,然后說“您好,馬上就到了,我給您提前結束了訂單,您能幫我好評一下嗎?”。然后羅胖說,很多司機下車的時候讓我們給好評我們沒給,并不是我們不想好評,只是我們下車后忙了一下別的事后面就忘了,也就不會特意去給好評。而提前幾百米結束行程,正好乘客也沒事,那當然就會順手給好評了。想了一下,確實很多時候是這樣。
我們必須要知道滴滴的機制,好評越多,越容易被派單。司機的這個行為其實我們可以分析很多東西。經濟角度上可以得出,讓利一部分能夠帶來更多的單,實現更大的盈利。從感受角度來分析,幾百米提前結束訂單,其實就是幾毛錢,可量化的幾毛錢,和一段路的提前結束訂單,好感度能夠提升很多很多。用幾毛錢,給了用戶的優質體驗感,進而轉化成好評,雙贏。
從更大的格局來看,司機在關鍵的位置,做出了一個合適的方案,然后去做,只要做到比行業內的大部分人更好就行了。我理解羅胖把這種找到關鍵位置做出合適的方案并且去做,稱之為,茍且紅利。
依然記得去年夏天點了一次外賣,在我用餐差不多結束的時候,收到外賣小哥一條短信,短信是外賣小哥發來的,大意是祝我用餐愉快,夾帶幾句寒暄,請求我幫忙給個好評。點外賣,我是基本上沒有評價習慣的,但是那次我卻點進美團系統,把最近幾次都未點評我都點評過了。當然我感覺這個外賣小哥的做法很機智。
那時我只悟出一個點——比行業內的人做得更好一點,就可以拉開一大截。然后我給我一個干快遞的朋友說,你可以把你微信名字改成 XX快遞—某某 ,之后你去送件的時候,盡量多加客戶微信,讓客戶要寄件直接微信找你。上次看朋友微信名已經按我說的改了,略有成效。
聽完羅胖的演講后,我有種捅破窗戶紙的感覺,原來那就是“茍且紅利”,原來我讓我朋友做的事,就是去吃這個“茍且紅利”,原來如此!!
今天寫文章的時候我發現其實不全。出租車司機是抓住了乘客下車前這一點時間,結賬后正在玩手機又做不了別的事,所以會順手給好評。外賣小哥抓住了快吃完飯的時間,大部分人都在刷手機,而且飯菜都味道都還在,寒暄讓人感覺外賣小哥也確實不容易,直接觸動顧客,給好評。茍且紅利是讓人在關鍵的位置,做出一個合適的方案。我讓我朋友那樣去做可能比別的快遞員做得更好一些,但是并沒有找到這個關鍵的位置,合適的方案。
事實上,最初很多司機都不主動讓顧客給好評的,后來有了一小撮司機會邀請人給好評,再后來出現了說提前結束行程邀請給好評。
是的,茍且的定義是動態的,永遠存在,因為只要有人愿意茍且,不茍且的人永遠有紅利,茍且紅利,其實是不茍且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