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11.13.? 18點整
地點:蘇州小城? 公司28樓財務室
情景:下班后等雨停
蘇州小城又開始下雨了,不大不小,但是落地窗上的水珠清晰可見,很小很密,在霓虹燈的照耀下其實挺好看的,像是一串串小簾子。
想著自己在這個小小的辦公室已經一年又5個月了。頭三個月的學習和加班,讓我在后面的日子里對業務熟能生巧,于是乎每天都做著同樣的事情,對賬、和業務員溝通客戶問題、給客戶發信息、登記客戶資料、聯系資方融資、打利息以及日常瑣事。月底做報表,從一開始的粗糙到每做一次精進一次,就這樣同一件事情我做了一年半。
在這個位置坐的越久,焦慮和迷茫越多。做所有事情花的時間越來越短時,也就意味著這份工作沒有任何挑戰性,時間久了誰都能做。早在半年之前就已經有想要辭職的念頭,記得當時焦慮、迷茫了整整兩個月,最后還是打算繼續留在這個崗位。因為在身邊人的眼中,工作輕松、朝九晚五雙休、節假日正常、該有的福利都有,工資在同齡人中間算是不錯。這樣一份穩定的工作,為什么要換?
是啊,我也不停地問自己,有什么不滿意和不知足?好像也說不出個所以然。
因為夢想,可是夢想算個什么。在我媽眼里,夢想就是空頭支票,每次跟她說我想去做什么的時候,總是會遭到她的鄙夷,“你怎么就這么飄呢,不能回來找個企業里的工作好好上班、結婚生子安穩點嗎,成天想些不著調的事情,等你賺了xxx錢的時候再來跟我談夢想”。一盆冷水澆的我透心涼。
我們之所以害怕改變,不是害怕改變本身,而是害怕改變之后回不到原來的樣子。
??
認識簡淺,是前階段在一個500人的大群里上課,其中一個老師分享了簡淺的一篇文章《如何畢業兩年內,從月入五千到五萬元》,讀完全文,渾身的細胞都被激活,熱血沸騰,因為從9月份開始接觸線上課到現在,第一個結束之后陸續又報名了幾個課程,都還在進行中,對于我來說有自己的主業,下班后花時間學習幾個課程,然后有些要打卡做作業,其實挺忙的了,當時我和助手seven說,我要考慮一下,最終第二天還是選擇加入。
進群后,學習的第一本書籍是《自控力》,其實講真,不太喜歡看這種類型的書籍,因為一聽書名就能猜到這類書多半是理論多,而且心理學角度來說,都很深奧。
人都是有惰性的,對于簡單和復雜的事情,大多時候都會選擇簡單易做的。并且我相信,當一個人想不明白為什么要去做這件事的時候,最終他可能半途而廢甚至后悔自己當初的決定。
第一天的問題“如何增強意志力”就讓我花了足足兩個小時回答,關于這個問題其實還好,因為我自己有經歷和體會,回答起來還算可以。
但是越往后越發現,我居然連問題都看不懂,群里分享的書籍精華我要來回看個三遍才能有一點點的思路去做作業。這時候才發現,以往看書都沒有看到要點上,或者說看的都是些用處不大的書,既耗時也耗精力。
今天是我進群的第七天,看看備忘錄里回答的問題,竟然有一些小小的欣慰,雖然每天的問題都回答的長篇大論,有時候都抓不到要點,但總算是都完成了。
在自己還不那么強大的時候,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就像簡淺說的“思維是人脈的基礎,如果只發展人脈,不顧及思想的沉淀和升級,人脈也是無效的”,思維的改變是行動之前最根本的歷練,當我們的思維停留在淺層的時候,是無法與深層次的人很好的進行交流的,因為思考的維度不同。
一直以來,我都很羨慕那些從一開始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知道該做什么并且怎么做的人,因為他們的目標很清晰,大到未來要成為誰,小到今天這個時間段要做什么。而我這20多年的人生,好像都是按照爸媽想要的路在走,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然后考大學,和大多數人一樣走著同樣的路。
窗外的雨已經停了,蘇州小城被一層薄霧籠罩著。人生的道路上,披荊斬棘往前沖,才是最常態吧。
Hi,我是柒七,希望絮絮叨叨的文字能夠溫暖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