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認為一直以來是個慢熱的內向boy,平時與陌生人交流都會莫名的感到些許緊張,更別說上臺在公眾面前發表演講,一上臺,心跳就加快,手抖腳顫的,手心還出汗,腦子一片空白,完全不知說什么,就是說也是很慌亂急促,完全沒有條理,很混亂,就想著快點講完下臺。之前在臺下準備的很充分,可一上臺一點用都沒有,這種感覺簡直糟透了,自信心也是一次次遭到打擊......
在參加任天行老師的演講與口才培訓前,我覺得演講天賦是天生的,有些人就是擅長演講,口才很好;而有些人就是沒有天賦,笨嘴笨舌的。參加完培訓后,我覺得演講口才也是可以通過后天的努力和不斷練習加以改善的,人人都可以成為演說家,這無疑又讓我重拾了信心。
2天的培訓課下來,感觸很深,收獲也很大。課堂上大量的實戰練習也讓我對于當眾演講不再那么懼怕了。總結這2天的培訓,對于演講,要想有所突破,我覺得需從下面3個方面入手:
1 認識到演講的重要性
雖然我們不需成為專業的演講家,但演講在我們的工作、生活中無處不在,主持會議需要演講;匯報工作需要演講;產品推介需要演講;面試競聘需要演講;工作述職需要演講;發表獲獎感言需要演講;祝賀祝福他人需要演講……
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演講的重要性。因為這是個人人都可展現自己魅力的時代,而公眾演講能最好的體現一個人的魅力。縱觀知名政要如丘吉爾、克林頓之流,商界精英如喬布斯、柳傳志、羅永浩之輩,大部分具有影響力的成功人士都是口才非凡的演說家。英國首相曾說過:“一個人可以面對多少人,就代表這個人的人生成就有多大!”
公眾演講這個技能是實用的,是伴隨我們一生的。具有一流的公眾演講能力,是我們立足社會,走向成功的基石。無論從事何種職業,優秀的公眾演講能力都會為你的事業增光添彩,展現你的個人魅力,提升你的影響力。
2 找到癥結,克服恐懼和緊張
當眾講話有5大“癥狀”:** ①上臺恐懼癥; ②大腦一片空白,不知說什么; ③說得有點空; ④闡述混亂,說得沒條理; ⑤老生常談,說得不生動**。對照上面的幾大癥狀,大家有沒有中槍的,反正我是槍槍命中我的要害。第 ①點,也是最要命的一點,上臺恐懼癥。不克服上臺恐懼、緊張,即使準備的再充分,也會因怯場緊張,腦子空白,上臺就砸鍋。緊張怯場的原因有好多,諸如自卑;有失敗的陰影;要面子怕丟人;怕不認同;有恐“高”癥等等。其實要克服這些,最重要的一點是樹立自信,告訴自己可以的,沒什么大不了的,實在不行多試幾次就好了。
拿我自己來說,因為以前就是不自信,怕不認同,怕說得不好丟人現眼,總之就是怕這怕那的,總是想的太多,心理包袱太重,因此很少上臺發表自己的想法,導致現在一上臺就緊張,心跳很劇烈,手抖的也很厲害,腦子一片空白,總在想之前準備的內容,可就是想不起來,導致總是講的語無倫次,毫無條理。因為認識到自己的缺陷所在,也想有所改變和突破,所以在這2天的培訓課程中,有上臺鍛煉的機會,我都會主動把握。一開始,還是老樣子,上臺很緊張,手抖的很厲害(因為手抖的太明顯,還被小伙伴給取笑了半天呢,汗……),講話磕磕巴巴,語無倫次;在這里,我非常感謝任老師和伙伴們的暖心鼓勵和無私指教,在經過幾次的鍛煉后,我感覺好多了,不像一開始那么緊張了,講的也有條理了,不再那么拘束怯場了,似乎找到了點竅門似的,原來上臺演講也沒那么可怕,也不是什么洪水猛獸。
3 多上臺、多開口、多實踐
俗話說得好,光說不干是假把式。任何一門技能的習得,都不僅僅是依靠理論的學習和喊口號的,而是真真實實的行動實踐,不斷的應用實踐,從而轉化成自己的能力。對于要想習得演講這門技能,我總結為三多:多上臺;多開口;多練習、實踐。在接下來的工作、生活中,我將把這2天學到的東西消化吸收后,學以致用,不斷地實踐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