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是一個好奇心特別強的人,想要學習一切有趣新鮮的事物。攝影,吉他,繪畫,PPT,韓語……買了很多書,報了很多課程,卻依然技能平平。
大一的時候室友在寢室彈起了吉他,看著很好玩的樣子,于是我也跟著買了一把,興致勃勃的在網上找教程,向同學借來吉他書譜,叮叮咚咚就開始了學習之路。但真正開始學習才知道其艱難。想象著別人翹著二郎腿瀟灑的樣子,就以為學習吉他很簡單。于是練習了不到一周,就放棄了每天練習的計劃。后面斷斷續續拿起來練習,卻始終都是那首“兩只老虎”。
我是英語專業的,選修的二外是日語,但我覺得會多種語言真是太酷了,于是又報了一個韓語班,一開始也是熱情滿滿,每周日都積極到教室,坐在第一排,任誰看都是“學霸”那種,但這樣的熱情也沒有持續幾個月。
都知道語言學習是靠長期的積累,哪怕是傳說中的“六個月學會一門語言”,也只是入了門,后期同樣需要大量的練習,不然遺忘是早晚的事。
但我依然沒有堅持,后來偶爾想起了會去背幾個句子,但這樣的“堅持”完全是浪費時間。
如今我才明白,如果一件事情不是長期堅持學習,那么前期的投入都將是浪費。
如果你要學習一樣技能,那么就一鼓作氣學完它。
02
在我們成長的階段里,會有這樣的幾種狀態。
而大多數二十幾歲的人都處在“沖突狀態”。也就是你的好奇心與精力在互相拉扯。
以前我們刷朋友圈,齊刷刷都是自拍自拍自拍,現在都是課程課程課程。
“三十天做手繪達人”,“十五天學會思維導圖”“最應該學會的溝通技巧”“商務精英PPT”……各種各樣的訓練營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來,我們既想要成為繪畫達人,又想使自己的思維更有邏輯,還想提高自己的溝通技巧……以前是一股腦的報免費課程,現在理解了“知識付費”,又一股腦報了很多付費課程。
但你依然焦慮,依然覺得自己沒有還有好多東西沒有學習到。
于是學習更多的課程,報更多的班,進更多的群,這種焦慮感卻與日俱增。
最后,花費了那么時間,卻依然過不好自己的生活。
03
一般文章的套路都是,最后一段給出一個大招。告訴你如何度過這個“難關”。
但上面的問題也是我前不久遇到的問題,很長一段時間里都在焦慮中度過,現在從那樣的狀態里稍稍走出來了,但我知道這個過程很多人都會經歷,但最后走出來只能夠靠自己去“摸爬滾打”,沒有任何捷徑。
解決的唯一方法只有專注。
但如何專注,如何找到自己專注的點,真的要靠自己大量的實踐與總結,才能得出這個結論。
如果你繼續投入大量的時間在無數件愛好的事情上,而不是堅持于一樣技能學習,那么你最后依然是在“浪費時間”。
最近推薦兩本書籍:《刻意練習》、《如何高效學習》。
我的收獲很大,但還沒有內化整理,待我整理了再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