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到“貴人”,很多人都有類似的困惑:
感覺欠了太多人情債,怕自己還不起。
短時間來看,我們都會遇到類似的窘境。能力不足,資源有限,成長緩慢都可能成為我們回報對方的限制因素。
這個時候,不妨加上一個“暫時”,來幫助自己擺脫這方面的糾結。
我只是暫時能力不足,暫時資源有限而已。我相信只要大方向沒有錯,有一天一定可以幫助到那些當初的貴人。
不如把自己想象成一個信用卡,給自己一定的還款期限。對于欠款,不需要馬上還,但也提醒著自己一定要還,這樣恰當的緊張感對于自己的成長是必要的。
【讀者留言】
“有事說事”這一句我有深刻體會。一次經朋友介紹去找一位大牛幫忙,那場合是一個詩歌研討會。我見到他后支支吾吾聊了半天詩歌,其實自己根本不了解詩歌。最后引薦人說:“有什么事就直接說出來,他一定會幫你的。”然后我說了半天,發現竟然連問題都說不明白。
【李笑來】
想必有過類似經歷的朋友應該不在少數。
昨天提起了“有話直說”,很多讀者都留言說,自己其實一直缺乏的就是這個能力。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過這種感受,你明顯能感覺對方是來向你求助的,但他總是先說上一段不痛不癢的開場白。你其實很想趕快進入正題,但對方卻一定要把“話聊開了”,才準備說正事。
開始的鋪墊固然好,但大部分人總是過分在意這部分內容。
這就好像當你準備演講的時候,總希望有個漂亮的開頭。結果花了太多時間打磨開場白,最后發現最重要的內容卻乏善可陳。
其實好的求助就像一場好的演講。
演講的時候,只要你對自己的內容足夠自信,你的開場白其實只需要三個字:
大家好!
同理,如果你已經想明白了自己的問題,知道要如何清晰表述了,你的開場白其實只需要兩個字:
您好!
【讀者留言】
幾年前我很少求人辦事,骨子里不愿求人。但是幫過別人幾次以后,被我幫助的人也回來幫助了我。我覺得確實像李老師所說,求助是一種交易,是一種隱含了更深意義的交易。
【李笑來】
帶有“求”字的詞語總給人一種地位不對等的錯覺。比如求情、求和、求關注、求轉發……
所以當我們說“求助”的時候,也就習慣性地把它與卑躬屈膝、低聲下氣聯系起來。
很多時候,阻礙我們行動的可能不是自己的能力,而是我們腦子里錯誤的觀念。比如,如果你的腦子里沒有“失敗”的概念,而只有“暫時不成功”,那你面對挫折的時候,就會更加淡定。
我就經常和別人說,我的世界只有兩種人:
喜歡的,
暫時沒喜歡上的。
所以我們不妨利用這個小技巧,淡化“求助”的概念(雖然它并沒有什么不好),而改用“交易”的概念,并且是那種深層次的交易。
過去的教育留下的誤解,如果不能修正,不如干脆換一個概念代替它,效果可能會不錯。
【讀者留言】
有時候遇到貴人了,但不知道如何去維持這段聯系。因為內心覺得不平等,總是在接受別人的幫助。想問問笑來老師,遇到貴人后,應該如何維持聯系。
【李笑來】
我們說過求助其實就是交易。
那下一個自然的問題就是,交易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我覺得是:
公平
公平很難做到,至少不是每次都能做到即時的公平。因為在你遇到的貴人當中,很有可能出現一些你暫時根本沒能力幫助的人。
因為覺得自己一味地在索取,所以內心覺得不平等,這一點很正常。不知道你是否記得我在文章中說過:
貴人之所以愿意幫你,是因為他已經看到了你的價值。
短時間內,你們可能存在差距。不論是能力、資源、背景都不是可以短期內磨平的。不過我們不妨把目光放的長遠一些,時間拉得長一些,按照這個尺度去考核的時候,你們之間“不平等”可能也就沒有那么大了。
對方會幫助你,其實是相信你以后會變好,總有一天有機會回來幫助自己。
所以與其想著自己如何在眼下這個節點竭力維持關系,不如相信對方的判斷,自己努力成長起來。說不定要不了多久,你就會發現已經和對方站在一個平臺上了。
【讀者留言】
笑來老師好。說實話,沒有分享,是怕別人學了超越我。可能很多人都有這種想法,但是沒有講出來,也可能是我太沒有自信。您能告訴我如何克服這種心理嗎?
【李笑來】
有這種想法的人估計不在少數,所以你并不孤獨。
你已經說想要“克服”,說明你也意識到,其實這并不是個好想法。
在第一篇的問答中,我說過學習最好的學生,一定是被別人麻煩的最多的那個人。而班級里第二或第三的同學呢?
他們通常害怕被別人超越,所以總是藏著掖著,不愿意把自己學到的東西分享出來。而事實證明,這種做法雖然也能讓他們取得一定的成績,但他們的成長空間其實非常有限。
因為他們不知道分享帶來的好處,而只看到了自己沒被人“偷走”的知識,所以只能被困在這個坑里。
注意,我沒有說這樣的方法不能取得成績,實際上大部分這么想的人還是很努力的。只不過當我們想清楚“貴人”的概念之后,就知道幫助別人其實是個更優的選擇。
【讀者留言】
從小父親教我的一個原則就是:能自己用錢解決的事情,就不要去欠別人的人情,因為人情是還不清的。
【李笑來】
高度發達的商業社會,讓大家可以通過金錢買到很多服務。這是社會的進步,不過這一點和尋求貴人相助并不矛盾。
真誠的求助通常不會引來大家的反感,大家厭煩的其實是:
打著“求助”的旗號,占別人的便宜。
你如果真的遇到困難,多數人還是會選擇伸出援手,但是如果你的問題僅僅是由于自己懶惰而造成的,那這就應該另當別論了。
比如我曾寫過一篇《只要是搜索引擎能回答的就別問別人……》,說的其實就是這個道理。有些搜索引擎可以搞定的事情,拿出來問別人確實不太合適。
求助并不可恥,也不是簡單地欠下了還不清的人情債。只要你的意圖不是為了占便宜,省小錢,并且做足了前期的功課,就不必有這方面的顧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