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讀完《藍色城堡》的時候,我也仿佛置于藍色城堡里,它佇立在長滿松樹的山頂上,城堡上有掛著旗子的塔樓,全部被涂成可愛的淡藍色,華蘭茜穿著禮服,和她的心上人在山坡的綠地上散步,背后是一片夕陽照耀下的美麗田野。
29歲的華蘭茜是斯特靈家族公認的一位老姑娘,未婚,因為長得不出眾,從小被所有人忽視。因為一張被送錯的癥斷書,她以為自己命不久矣,開始思考生命的意義,決定反抗,離開家族,去照顧名譽不好并且染病的蓋伊,在這過程她克服了家族派來的代表的勸說,即使是面對自幼就懼怕的斯達林牧師,也堅守住了自己不愿離開的信念。最后她勇敢的向人們眼中的不良人巴尼表白,與其結婚。結局是華蘭茜身體無恙,而巴尼是有著千萬資產的繼承人,斯特靈家族最終接受了他們。
二十九年來,她生活在榆樹大街那個如紅磚盒子般的房子里,她房間的墻紙暗紅褪色,天花板因為滲漏而變色,裂縫縱橫交錯;臉盆架又小又窄;斑污的老鏡子已有裂紋,勉強支撐在顫顫巍巍的梳妝臺上;鑲有珠子的針點上一半珠子都掉了。華蘭茜想要裝修自己的房間,可是她知道媽媽拒絕任何微小的意見,而對于自己房間,她唯一滿意的是深夜獨自一人在這里,可以無所顧忌地哭泣。
而藍色城堡是華蘭茜想象的一個地方,當她被冤枉,被無故責備,被嘲笑的時候,她將自己寄存在那里,來獲取心靈的慰藉。
她以為會這樣過一生,直到送錯的癥斷書的出現,她回憶起從小唯唯諾諾、逆來順受的的經歷,她說:我這輩子都在努力取悅他人,然而卻是徒勞,以后我不要再偽裝了,我可能不能做很多自己喜歡的事情,但我再也不做自己不喜歡的事了。
于是華蘭茜說出了第一句違背了母親意愿的話,反駁老是取笑她的本杰明叔叔,義無反顧收拾行李離開了家,脫下老舊的褐色絲裙,換上低領短袖的綠色裙子,坐在巴尼那輛老式的灰色斯勞森上,在族人的惶恐里迎著風穿過小鎮。
那一刻我體會的是自由,是一個靈魂被束縛太久的盡情綻放,是二十九年來被壓抑的人生的重新存活。在一個沒落的但規矩森嚴的古老家族里,生活得小心翼翼,衣著得體,行為規范,必須順從長輩的管教,不能有一絲的反對意見,華蘭茜除了要接受這些,還要默默忍受家族對她一味的冷漠,她努力堆起來的土堆被眾人推倒,用祖母的扣子做的漂亮的扣子串,也被表妹奧利弗想方設法要走。
她說:絕望是一種自由,而希望是一個奴隸。希望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最赤誠的希望來期待未來,用它支撐起我們充滿曲折的生活,可正是為了希望的順利實現,我們做了太多妥協,穿著校服的學生為了繁重的學業,放棄自己喜歡了很久的愛好;已經工作了的人,因為崗位上的業績,沒有在想去看看世界的時候說走就走;而年老的人,要操心兒女,要照顧幼小的孫子孫女,年輕時候的夢想還是沒有完成。我們有著各種各樣的希望,可是希望把我們禁錮在一方天地,看不到更遠的天邊。
華蘭茜在得知病情絕望的時候,有了沖破束縛的想法,去獲得身體和心靈的雙重自由。不僅僅是在生命快要結束的時刻,才懂得尋找自由。快節奏的生活里,壓力無處不在,但是我們可以在這些外在條件的束縛下,用自己的方式去享受自由。繁忙的學業之余,繼續自己的愛好;周末的時間,去城市的周邊看看不一樣的風景;人會隨著歲月老去,可是夢想什么時候都不會嫌老。
生活已經很艱難了,希望也足夠強大,可是我們還需要見縫插針去擁抱自由,代表著自由的藍色城堡不僅存在在想象里,它的建立在你的一念之間里。
華蘭茜在告別家鄉的時候,她喜極而泣,她知道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都比不上藍色城堡的魅力,這將永遠留在她心間。
那是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