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意間讀到了大作家莫言老師的一則小文,題目是《生活本該如此》。
? ? ? ? 我就為人女、為人兒媳來說自認(rèn)還算孝順的。常常在兩處媽家時,留意各家過日子還需要添點家常日用啥的。偷偷用筆記下來,提醒自己下次回來時,記得買回來。
? ? ? ? ?花開兩朵各表一只,先說娘家,媽媽70多歲的人了。常因為和弟妹的一些小摩擦,搞得老太太心情沉悶。每次回家,除了數(shù)落我:‘又買這么多東西干什么’外,我還要充當(dāng)心理調(diào)解員的角色,以前爸在時常和爸嘔氣,嫌爸爸為人不夠精明,嫌爸處事太實在不夠圓滑。老兩口吵了一輩子,氣了一輩子,現(xiàn)在爸不在了,又嫌棄上應(yīng)該是怨恨上弟妹。嫌弟妹不懂得感恩,嫌在弟妹那沒有贏得起碼的尊重,常對我說:給她付出這么多,給她帶孩子這么辛苦還是得不到弟妹的一句感恩的話語。盡管我心里充滿了無語,但是還得細(xì)言寬慰,實在詞窮,就交教媽媽可以偷一下懶的無用功。我想老太太是聽不進(jìn)去的,即是聽了進(jìn)去,遇到事她還是(人家是無怨無悔的去做)老太太這是有怨有悔的義無反顧的去幫襯,完了還是賺不到一句貼心的暖話,照樣是冷冰冰的語言。惡性的循環(huán)不止。做事如能達(dá)到‘無求’的層次會避免多少的煩擾啊!所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我都很難做到如詩中說的,又怎么去要求一個老人呢?
? ?再來說一說婆母大人,我了解到經(jīng)常用含有鐵銹的鍋子炒菜容易得老年癡呆,趕緊買了個名牌不銹鋼的某品牌鍋送了回去,我心想趕緊讓倆老人用上這新的淘汰那些舊的,可隔一段時間回去。根本沒拆封,說是‘家里已經(jīng)這么些鍋用了,哪新的留著以后用’,我心想還不如直接留超市貨架上呢,少占空,枉費我花了幾百銀子。不光是這,給婆婆買的化妝品和衣服同樣如此,不舍得穿不舍得用留起來攢著……我想這應(yīng)該是大多數(shù)老人的思維――好東西留起來,有機(jī)會再穿。
? ? ?說到這點,我身上似乎也有這個影子,我的衣服不多,基本上都是精品,平時想不起來穿,總想著有個啥活動時在再用,可一年也沒有多少機(jī)會。現(xiàn)在想想這是錯誤的,那現(xiàn)在頓悟了,從明天開始打扮起來,人會更美,更自信,就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