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破三春景不長,緇衣頓改昔年妝。
可憐繡戶侯門女,獨臥青燈古佛旁。
好久不見智能兒了,上次我還說要跟她出家當姑子去,怎么話沒還落地,人影兒就不見了?
都說這園子好,處處都是景兒,步步有天地,可我倒沒覺得怎么好來著。偏生劉姥姥跟老太太說,像是窮人家的年畫,這可好,平白無故的給我生出一件差事來。也好,這樣我連門也不用出了,省著跟他們胡鬧去,只安心在家畫畫、讀經,說不定更有進益。
前兒嫂子過來為入畫求情,要我說,他們也忒不像樣了些。自身不正,連帶著教出的底下人也糊涂。私相授受,就算是至親,于我們這樣的人家也是大不敬。難不成我們就由著他們胡作為非?我也知道,我人小言微,大道理輪不到我來講,我也懶得和他們多費唇舌。誰不知那府里,從來沒有章法,沒一個清白人?我別的不求,只求他們不要牽連了我,我自過我的清凈日子好了。
他們都說我人冷心冷,不講情面。情面?他們真的跟我有情,又真的給自己留了臉面?
禪語說的好,佛渡有緣人。所有人都離我那樣遠,我就算有心渡他們,也得他們聽得進去。
這繁華世間,這滾滾紅塵,他們都當是寶貝,恨不得時時抱著,日日享著,可是富貴不過云煙,名利不過幻夢,眼看著夢就要醒了,塵歸塵,土歸土,我還有什么是放不下的?
我愿常伴我佛,守我青燈。我自有天地清明,哪怕寂寂無聞。
只是這園子里的姐妹,這些自小陪我長大的親人,她們又能去哪兒呢?
【虛花悟】
將那三春看破,桃紅柳綠待如何?把這韶華燈滅,覓那清淡天和。說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到頭來,誰見把秋捱過?則看那,白楊村里人嗚咽,青楓林下鬼吟哦。更兼著,連天衰草遮墳墓。這的是,昨貧今富人勞碌,春榮秋謝花折磨。似這般,生關死劫誰能躲?聞說道,西方寶樹喚婆娑,上結著長生果。
姥姥有話說
紅樓夢里有兩春是我不大愿意寫的,一個是迎春,一個是惜春。迎春太可憐,活脫脫一個家暴受害者;惜春太絕情,既舍得了別人,更舍得了自己,與紅塵無半點眷戀之心,看著讓人心冷。
可是,作為十二釵,她們是我不可避免要觸及的人物。挑了一挑,想了一想,我還是繞過迎春,先來寫寫惜春吧。
黛玉剛進府時,曾有過對惜春的簡單描述,所以在很多紅迷心里,惜春一直是那個身量未足,形容尚小的小姑娘。若不是后來,劉姥姥進了大觀園,被眾人打趣了一番,不知搭錯哪根筋,亂出主意的想要張年畫,可能我們真的要忽略了這個沒事就愛跟姑子玩兒的貴族小姐。惜春的才藝讓她在十二釵中爭得了一席之地,繪畫讓她終于在眾芳中嶄露出頭角,成為她身份的一個顯著標簽。
可是除此之外呢,我們又記得她什么?可能只有判詞給出的特別明確的命運,以及她的冷酷絕情。
說到惜春最后的出家,我總覺得并不是她真的看透人世,達到了四大皆空,她只是想逃避,逃避這個在她看來過于骯臟復雜冰冷的環境,去尋找一處可以放心安頓下來的地方,不用受誰牽絆,被人牽連,過一過屬于自己的安靜生活,而她的冷酷絕情全是因為以上這些理由。
惜春在書中說是賈珍的胞妹,因為自小沒有母親照顧,賈母又喜女孩,便帶到榮府教養。自小生活在別府,雖同是親人,但到底隔著一層。若是自己的兄長嫂子對她好一些也還能彌補家庭溫暖的缺失,偏偏賈珍本身就不是什么好東西,垂涎自己的兒媳,與秦可卿不清不白,又惦記自己的小姨,跟尤二姐尤三姐調笑無度,偷腥揩油,真真的淫棍一個。
本來長兄如父,賈珍該承擔起照顧弱妹的職責,可全書看下來,我從未見過他與自己的妹妹有過什么接觸,說過什么好話。本來長嫂如母,可是尤氏不出頭則可,一出頭就是要惜春看在往日情分上,留下入畫。惜春當場的話,著實聽了讓人心寒。
“古人說得好,‘善惡生死,父子不能有所勖助’,何況你我二人之間。”
“不但不要入畫,如今我也大了,連我也不便往你們那邊去了。況且近日我每每風聞得有人背地里議論什么多少不堪的閑話,我若再去,連我也編派上了。”
“古人曾也說的,‘不作狠心人,難得自了漢’。我清清白白的一個人,為什么教你們帶累壞了我!”
惜春的每一句都敲打在尤氏的心上,讓她當場下不來臺。是的,寧府的臟亂差,就算身處榮府,惜春也是知道的。可見她平日里不知聽過多少關于自己兄長的閑言碎語,又不知因這些是非暗自怎樣的傷心羞愧,自卑不已。原就沒有釵黛之才貌,又沒有探春的見識胸懷,更不要提身處皇宮的姐姐元春,就算比較迎春她也自知身份不如。她能與之玩耍的也只有尼姑庵里的智能,她能走的路也只有家破人亡后獨伴青燈古佛。
一個少女,若不是因為自幼失愛,又面臨著賈家由勝到衰,每個燦若朝霞的生命都隕落如塵埃,她如何就能堪破紅塵,自絕塵緣呢?
若非無情地,怎生無情人?為了清凈,為了干凈,為了自保,一個鮮活的能夠描繪世間萬般景致的生命就這么沉寂了下去,出家避世,相比其他人,真不知她的這個結局到底是幸還是不幸。
相關鏈接:《姥姥Y紅樓》系列全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