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經驗,當你跟一個很有感覺的朋友一起聊天,當時覺得很有收獲,后來怎么也記不起對方說過什么,卻永遠忘不了談話時的那種體驗,似乎沒有一個人比他更了解你自己。在心理學上,這叫自體客體經驗,也叫轉變性內化作用,有這樣一種體驗之后,對方是否繼續在你的生活中并不重要,而這會成為你自己的一部分,陪伴自己走未來的路。
在我讀芭芭拉的《內在革命》時,無疑感受到這樣一種沖擊。讀完之后,有些話一直在我耳邊盤旋著,可當我翻開書去找時,從頭翻到尾,怎么也找不到?;蛟S這就是一種內化,已經成了我自己的一部分,作者用她的語言在表達,卻可以進入我的內心,成為自己的一部分。
這書中談到的遇上問題、轉折點、過渡站、警鐘、被真相絆倒、從內心深處關閉自己,都不同程度地在我的經歷中出現的。通過她,我可以看到自己過去做了什么,沒做什么,怎樣走到今天,哪些是我已經了解的,哪些是我曾經忽略的,就像遇上一個一見如故的朋友,彼此影響共鳴著,是一種難得的美好體驗。下面就我的兩點閱讀體驗,跟大家做簡單的分享:
1、讓經歷去選擇你
作者說:寫下這本關于成長的書,并不是因為我選擇了它,而是它選擇了我。這一句話,讓我思考許久。不知道當我們都去回顧自己的經歷時,有多少人可以自信地講:是我的選擇,決定了今天我走到這里,做著這些你滿意的事情。
是的,我們有些時候是會做一些選擇,但看起來似乎都是被逼迫的,并非一開始很好就已經放棄。比如,我不愿意選擇跟我工作相關的一些職業,是因為我無論如何改變,還是很不習慣那種逢迎歡顏的生活;我放棄過去的感情,是因為無論自己如何努力,我無法完成組建一個家庭的希望;我放棄過去的工作,是因為即使做好了,可我的內心仍然感覺到無比的空虛。
很多時候,我們想過某種生活,結果卻被困在另一種生活里。所以,當我發現自己被困住時,我開始醞釀一次逃跑,準備著一場新的變化。當我感覺到我不會再從事我不喜歡的工作,我開始拒絕父母幫助,獨自求職;當我意識到某一份的感情永遠無法成現實時,我已經在開始把精力撤回到自己身上,修復身心;當我選擇放棄自己的工作時,我已經開始計劃我接下來要做什么,忐忑上路。
因為自己的一些局限,一些價值觀念的沖突,我被迫選擇了放棄一些不愿意的生活,當這些生命中的風暴來臨時,都不是我能選擇的。而正是這些被迫的放棄,才讓我看到新的選擇。而恰是因為有局限,必須把更多的選擇從自己人生里拋棄,我才有時間專注思考剩下來的選擇,并把它走成自己擅長的路。
人只有在迷失之后才會開始理解自己。在《內在革命》一書中,作者引用溫德爾.百利的話:我們只有在不知該做什么的時候,才會開始真正的工作,只有在不知該走那條路的時候,才會開啟真正的旅程。當我每一次醞釀一場變化的時候,真的會感到很迷失,這意味著你會不斷迷茫和糾結,不斷猶豫和躊躇,直到某一天完成對經歷的哀悼,并跟過去的自己完整告別。
如果你想問我,如何渡過那些迷茫和猶豫的時候,如何醞釀一場真正的內在成長,《內在革命》一書或許能給你想要的答案。因為沒有什么比一個經歷過同樣困擾的人,親自向你講述這是怎么一回事,讓你更能懂得自己正在經歷什么。
所以,如果你的經歷把你帶到一些問題面前,讓你正在經歷一場內在風暴,你需要一些時間去修整自己再重新出發。不要埋怨自己的經歷,不要責怪自己的懦弱,雖然可能你都不知道自己正身處何方,但讓你的經歷帶著你繼續往前走,沒有什么比這更有可能幫助你成為“真正的你自己”。
2、對經歷保持覺知
我十五歲時,告訴別人我要做一名心理咨詢師,大家不以為然,我也沒有當真。有好長一段時間,我幾乎忘記了那個天真的念頭。后來,我開始學習一些跟那個念頭不相關的專業,幾年后開始從事跟專業不相關的工作,然后考一些跟工作不相關的證書,接著參加跟證書不相關的培訓,然后我遇上了心理學,真正開始做很多與這相關的事情,然后這成了我的職業,就一直走到今天。
當我跟一位朋友講自己的經歷時,我說:這些大轉折下面,還有很多小的曲折,回頭看看似乎就是東一頭西一棒似的折騰,想起當時,自己都覺得有多么不靠譜。可我也正是因為這些八竿子都扯不上關聯的事情,幫助我成了我自己,并最終實現自己最初的那個天真念想。
我的朋友說:如果你屬于一個地方,不管多么曲折,最終總會到達那里,因為你雖然很迷茫,但你的內心卻是清醒的。或許,經過不斷的重復,你的內心會記下你想要什么。就像作者在書中講到自己的故事:她無意間翻開很多年前寫下的夢想,逐個對照之后,發現居然全部實現了。
而當我們站在一個重要的十字路口,當你的人生正開始發生改變的時候,有時候你并不能提前知曉。只是經歷之后,我們可以對怎么來到這里保持覺知,因為你的人生很有可能繼續以這樣的模式進行下去,當你越多地了解自己,就越能減少對未知生活的恐懼和擔心。
很多時候,雖然直覺并不一定完全有用,我們唯一能利用的就是自己的主觀直覺。做一個熟悉水性的老水手,并懂得應急處理一些故障和自然變化,雖不能保證你的人生就是一路坦途,但至少會精彩很多,因為你敢于出航,而不是靜靜停泊港灣。
讀《內在革命》這本書,與其他書最大的不同是,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感受到作者的真誠,和她對自己人生故事的熱愛。她感動了自己,也感動了自己的讀者,這是一個用生命影響生命的過程。而你多大程度上可以感動自己喜歡自己,意味著你多大程度可以成為一個啟動自己內在資源的人。作者說:我花了許多年,才終于弄明白,這樣的焦慮其實不過是我此前不曾有過的更高頻率的生命力,是一股普世力量而已。
讀完這本書,作者所講的“自己是一只犀牛角”的故事深深打動了我,我找不到比她更貼切的話來形容我內在的這種觸動。她說:角總是沖在最前面,如果不小心斷裂了,他能重新長出新的。即使你失敗了,他也可以重新長出來;即使你受到了別人的傷害,他仍然會去愛;也許你感到害怕,但他卻會勇敢地沖向前方;哪怕你在黑暗之中不知道自己究竟該去往何方,但他會為你探尋前進的道路,這就是你的勇氣。無論你是否意識到自己也有一個犀牛角,他仍然是你自我的一部分。
在我有限的經歷中,我無數次地見過這個犀牛角的影子,在我自己遇上困難時,在我所工作個案的故事里,在一些朋友或素未相識的陌生人身上,或許也可能正在你的身上生長。作者說:最終決定你是誰、提升你身份的,并不是你如何處理那些期盼和希望的事物,而是如何應對那些不期待的事,如何挺過那些沒有預料到的事,以及如何走出看不見的地方。愿你不管經歷過或者正在經歷什么樣的困境,都有這樣一個犀牛角相伴,祝你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