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是一個想得多做得少的人,關于愛情,尤是如此,我沒什么經驗 ,但是見過很多,見過生死相許者,見過只為風月情濃者,也見過太上忘情者。看多了落花流水,聚散離合,我很想想清楚,愛情,到底是什么東西。
我有一個朋友,他說他為了知道怎么談戀愛,他把中外那經典愛情電影都看了個遍,什么《魂斷藍橋》啊,《卡薩布蘭卡》啊,《亂世佳人》啊等等,甚至與鬼談戀愛的《倩女幽魂》都仔細觀摩了一番,但似乎未見成效。
看到這里,你肯定笑了,愛情是一門實踐科學,豈是電影里學得來的?當然,對于縱橫情場的人來說,看電影學習與讀書思考似乎多此一舉,但是我等不才,只能通過電影來學習學習——這話怎么酸溜溜的感覺。
我不但通過電影來學習,我還想通過讀書來深入理解,為此,我買了幾本書,弗洛姆的《愛的藝術》,瓦西列夫的《情愛論》,古羅馬奧維德的《愛的藝術》,古印度筏蹉衍那的《愛經》,古阿拉伯謝赫·奈夫瓦齊的《香園》。
不過,除了弗洛姆的《愛的藝術》,其它的我一本都沒有讀,不讀的好處在于,你用不著用某某派的邏輯去思考問題。
比如弗絡姆的《愛的藝術》,他堅持用馬克思主義階級分析的觀點來分析愛情,認為,在資本主義社會(現在可以包括中國),人與人的關系是物化的,包括愛情,還認為,只有兩個完全獨立而且自由的人,才有可能產生真正的愛情,按照這樣的觀點,可以將大多數有的愛情掃進垃圾堆了。
當然,這是一本很好的書,它給了我很多啟發,可惜讀得不走心,現在都忘得差不多了。我還讀過培根的一篇談愛情的隨筆,他認為必須克制愛情,愛情會干撫人的事業,危害人的幸福,使人持之以恒實現自己的目標,對于這種高中老師水平的看法,我也只能呵呵了,不過,不可否認的是,他說出了部分事實。
02
愛情,真的能天長地久嗎?
當然不能,或者說,不知道,因為我們根本不知道天有多長,地有多久,所以當我們說出愛你天長地久的時候,這是沒有科學精神的,也沒有對天地的敬畏。稟呈著科學的態度,我將這句話換一個說法,我們能愛一個人,直到我們離開這個世界的那一刻嗎?
金岳霖老先生說:能,當然能。
田伯光說:我不會為了一棵樹木,放棄整個森林,我不會為了一顆鹽放棄整個鹽田。(當然,前提你得的開林場和鹽場的)
有人能,有人不能,能者,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不能者,人世間有百媚千紅,我為何只能愛一種。
在我看來,能與不能,不在于人有多花心,而在于情有多深。
我曾經跟一個女孩說,我等你,直到你結婚的那一刻,兩年后,我愛上了另一個女孩,現在,我不知道她結婚了沒有,不過,我早已經放下她了。
如果說愛情是一團火,無論你燃燒得多么熱烈,如果不添材,終會熄滅。
對于金老先生,我很佩服他能守一輩子,但我更佩服他能一直與林徽因一直做鄰居。當然還有一個值得我佩服的,就是楊過,在連右手都沒有的情況下等了小龍女十六年,我只能說,你牛。
這似乎依然沒有觸及實質的問題,實質的問題是,兩個相愛的人,他們的愛情能持續一生嗎?為什么兩個人在一起久了會互相厭倦,愛情最終都是轉化為親情嗎?(如果這種觀點成立,那么身體出軌就是可以接受的,因為親情是無性的),這些問題我想放在后面談,現在我想談的是天長地久。
關于天長地久,當兩個相愛的人互相感受到了對方那顆充盈的心,他在她的眼神中看到了遠古的洪荒與未來的滄桑,看到時間的凝滯與飛逝,看到了一切的痛苦與喜樂,他看到了永恒,這就是我理解的,天長地久。
03
問世間,情為何物?此千古一問,不知問落了多少英雄淚,問碎了多少豪杰心。愛情是什么東西,我們先來看一下科學的解釋:通過進化的力量主導,通過激素起作用,伴隨“愛情激素”的分泌產生情感和一系列化學反應的生物程序。呃――我對生物學沒什么研究,因此,我只能談談我的看法。
就我現在的認知,我將愛情分為三個層次:一,性愛;二,靈魂之愛;三,美之愛。
一,性愛。
叔本華的《性愛形而上學》中有這么一段話:
使兩個不同性別的個體相互吸引的那種不可抗拒的力量就是種族求生存的生命意志,愛情只是一種自然的假象,種族保存才是其真正目的。”其中還有一段關于女性美貌的經典論述:“因為情欲是由幻想而產生的,而在這種幻想中,個體把未來對于種族的保存十分重要的事情誤以為只對自己非常重要,所以,當種族保存的目的一旦達到,個體的幻想也就立刻消失。女性的美貌是使她達到種族保存這一目的的最重要的手段,當繁殖生育的目的達到后,大自然也就會讓女性的美貌迅速消失了,個體會發現,美貌是對種族意志的欺騙。
他說得好有道理,我竟無言以對。
考慮到叔本華的特殊經歷,我有理由懷疑其觀點的偏激性。
弗洛姆的觀點則讓人比較舒服了一點,他在《愛的藝術》中認為:性愛是用來克服人與人之間的隔閡的;性愛通過愛一個人,進而愛全人類,愛一切生命;性愛使相愛的雙方,完全地,即在靈魂與肉體上完全融為一體。
誠然,性包含了生物沖動的因素,但若只有生物沖動,人與別的生物又有何區別。況且,純生物沖動用不了多久就沒什么意思了,這是喜新厭舊的罪魁禍首。性愛是愛情的第一個層次,很多愛情就停留在了這個層次,更確切的說,是停留在了這個層次的表層,因為如果愿意往性愛的深層次走,就必然會觸及靈魂之愛與美之愛。
二,靈魂之愛。
人總會感到孤獨的,想想吾之有涯而宇宙無窮,孤獨之感便油然漫延,個人的孤獨,不僅來源于外在的強大,還在于外在的不可控甚以至不可感。
我們裝在這副軀殼里,時常感到麻木,當我們匯入人流,我們深刻地感受到了世界與我們的疏離。然而有這么一個人,你能真切地感受到她內心的跳動,當你擁抱著她,你感受到了另一個靈魂,另一個跟你不一樣的靈魂,感受到了它們的碰觸,感受到了它們的交融,感受到了它們的舞蹈。通過這一個與你不一樣的靈魂,你真切感受到了這個世界,通過這個靈魂你感受到了人,感受到了生命。
我的這些想法依然來源于弗洛姆,他在《逃避自由》中寫道:
解決個體化的人與世界關系的惟一可能的創造性方案是:人積極地與他人發生聯系,以及自發地活動――愛與勞動,借此而不是借始發紐帶,把作為自由獨立的個體的人重新與世界聯系起來。
可惜,在現代社會,勞動異化的,愛情是物化的,我不得不說,這是科技與市場的結果,而且有著不可避免的趨勢,但如果你能作為一個獨立的人,能意識到這其中的利害,自然也能避免異化和物化。
當愛情深入到這個層次,我想,兩個人就不會那么輕易的分開了,因為,靈魂里有取之不竭的且永遠變化發展的東西,它永遠是新的,只要你愿意探索,就能發現新的東西,而且,通過一個靈魂,你就能看到所有人類的靈魂,你不會喜新厭舊,也無需從他處探索。其次,靈魂交融并不是一件輕易的事,再找一個人,得花費很多心血且不一定能達到靈魂交融的層次。
三,美之愛。
本來要寫成美學之愛的,但美學更像一門學科,而我要說的是,在美的層次上的愛。
我們愛上一個人,就是因為她美,總不會有人說,因為你丑,所以我愛你吧。我很難想象愛斯美拉達會愛上卡西魔多,如果她真的愛上了,那至少也是因為其內在美吧。
我并不喜歡把內在各外在分離開來,我認為兩者在一定程度上是統一的,內在的丑惡會在外在呈現出來,而外在的丑陋也會影響其內心的發展,比如,當我們看到一個外表很漂亮的女人過去與之搭訕,一說話,發現此女非常之傲嬌,我想你再看她時,你就會發現她沒有那么漂亮了,當然,我們必須排除一些不可抗的外在因素。所以,我一直認為,人是可以通過修養(內外在的)達到美的,不可否認,有的人得到上天的厚愛,天生一副好皮囊,但你得懂得珍惜,沒有修養,用不了多久,上天的厚愛就會被你糟蹋了。
我們因為美而愛上一個人,也許你會認為,這無非就是荷爾蒙分泌過多罷了,你可以這樣認為,這并不矛盾。然而真正讓我們憂心的是,容華易逝,用不了多久,我們將青春不再,最是人間留不住,美人辭鏡花辭樹。
然而,難道我們只以有欣賞青春的胴體,而無法欣賞歲月雕刻的容顏嗎?這是你對美的欣賞水平的問題。歲月的打磨,能讓一個的光芒,一點一點的顯露出來,當然,有很多人不是被雕刻了,而是被歲月摧毀了,這只能說明你不堪塑造,這也就是修養的重要性。
我一直認為,愛情是對美的渴求。我愛你,因為你美,很美,就連照到你身上的光,都美。我愿沐浴著你美的光芒,穿過歲月的風雨,走到生命的盡頭。
愛有美的滋養,自然可以永不枯竭,而一個人只要懂得修養,他必會源源不斷地散發出美的光芒。因此,懂得修養美與懂得欣賞美,是愛情永不枯竭的奧秘。
04
我將愛情分為三個層次,似乎造成了三個層次層層遞進的假象,事實并非如此,我這樣做是想從三個角度來觀察愛情,愛情的三個層次是一體的,任何一份真正的愛情都應該包含這三個相互交融的部分。通過性愛,我們可以達到靈魂的交融,也可以領略到獨特的美,而靈魂之愛與美之愛,能促使性愛走向更深層次,靈魂的交融中,也能讓我們更深刻的體會到人的美。
從愛情中扯出這么多東西來,一定有人不以為然。誠然,有很多情侶并沒有仔細地去思考愛情,但他們依然過得很幸福,我想說的是,他們也許沒有思考,但他們的愛情已經不自覺是包含了這三個層次了。
而且,深入地思考愛情,能讓我們的愛情走得更遠,更深。再背一下書,李健鳴在弗洛姆的《愛的藝術》的新版譯者前言中寫道:
我們這一輩子要做的事情確實很多,但最重要的事情應該是了解和掌握愛這門藝術,因為只有這條路才能使我們感到生命的意義,感到自我的存在,感到周圍人的存在,并體驗到克服困難的艱辛和歡樂。
深以為然。
05
說了這么多,我們可以感覺得到,愛情是很難得的,很難得的意思有兩層:一,愛情很難得到;二,得到了就很珍貴。想想,我們要將自己的內心,靈魂,完全地剖露在另一個人面前,這本身就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然而,愛情值得我們為之如此。
回到開頭,愛情確實是一門實踐學科,我通過看電影學習通過讀書思考,并不是想呆坐在書旁幻想出一個叫愛情的東西,而是希望自己能深入的理解愛情,并做好準備迎接這份神圣的禮物。最后,再抄一句弗洛姆的《愛的藝術》里的話,以做為我和大家的警戒。
對許多夫婦來說,銀幕是他們體驗愛情的唯一可能性――不僅自己是這樣,而且兩個人一起成為他人愛戀故事的觀眾。只要愛情是一個白日夢,他們就能加入進來,但如果愛情真成為兩個真實的人之間的一種現實關系――他們就僵化了。
文/謝小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