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知道做到》
現在很多人都很苦惱,為什么聽了很多課,看了好多書,為何還是過不好這一生,最大的問題就是知道而做不到。王陽明提倡知行合一,還有我們熟知的那句“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有人說世界上最遠的距離就是知與行的距離,知道和做到中間有一個很大的鴻溝,讓人們無法逾越。從知道到做到,中間還有一個步驟,就是方法。即是一個方法又是一個原因——為什么知道而做不到?
其實這是一個共性問題,那如何應對呢?
首先要了解是什么原因導致的,找到問題的根源,然后再對癥下藥,開藥方。
(一)信息超載,現在是信息爆炸時代,每天接收到的信息太多,有點貪多嚼不爛。人們由于怕被時代淘汰,拼命地買課,什么火,學什么。愛學習是好事,但是,方法不當就會出問題。獲取新知識遠比運用舊知識要有趣,人們就不斷地獲取新知識,忘記了學習的目的是用知識來改變自己的行為,使得我們分不清努力的方向。
(二)消極過濾,這與思維定式有關,與從小受到的教育有關,當我們小時候做對某事,大人們會覺得正常,不予以表揚,而做錯事時,給予嚴厲的批評。從而,導致很多人習慣帶著消極的有色眼鏡看問題,卻不知道如何面對突如其來的表揚。也就是說,面對積極的反饋,我們會產生懷疑的心態。一旦形成消極思維,大腦就會自動篩選那些符合認知的信息,不符合的直接過濾掉。會先入為主,即使那些正確的信息,也會表示懷疑。思維方式是一種態度,是可以改變的。
(三)缺少跟進,這個是最難克服的。信息超載是認知層面的問題,消極過濾是態度層面的問題,這個是行為層面的問題。我們經常犯的錯誤就是,學完一個知識,就刀槍入庫,再馬不停蹄地去學下一個,根本沒有時間來消化、吸收學到的知識,更別談運用了。接收了新知識就應該制定一個新的行動計劃,否則很難堅持下去。
找到問題的癥結就好辦了,下面再給出問題的答案。
(一)針對信息超載,我們要采取精要主義,少而精,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是無限的,以有限去追求無限,必然會失敗。其結果要么被知識的海洋淹死,要么就像狗熊掰棒子掰一個丟一個。那是不是不學習了呢?當然不是,必須學習,有選擇地,不要把自己當成一個學習專業戶。就拿讀書來說,與其好讀書不求甚解,不如少讀書、精讀書,做到消化吸收。對你有用的書,要反復的讀,常讀常新,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最后這些知識能變成你身體的一部分,完全內化了,自然而然就能夠做到了。
(二)針對消極過濾的策略,首先有意識地采取積極的態度,先接收再深思熟慮,看這些知識、觀點是否合理,若合理就接受,不合理再提出質疑。不要一開始就否定,對新東西保持開放的態度。
(三)跟進的策略,這里有個10倍時間法則,就是你花了一個小時學習一個知識,你要用至少十個小時,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消化吸收,落實到行動上。知識要轉化成技能,技能對我們才能真正起作用。知識到技能之間只有一條路,就是不斷重復,持續地跟進,一遍又一遍地練習。就拿游泳來說吧,你學了知識之后,最關鍵的是不斷地下水練習。如果只會理論知識不實踐,一輩子也學不會游泳。不要做理論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
知道怎么做的人不厲害,真正厲害的人知道又能做到,只有這樣才能改變自己,改變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