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路上并不擁擠,因為堅持的人越來越少。
我們都知道“堅持就是勝利”,但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堅持到底呢?
堅持一天,還好;堅持一個星期,可以;堅持一個月,有些吃力;再堅持兩個月、三個月……慢慢地掉隊的人越來越多。
所以,我為我能堅持到今天榮獲的一個數字———“258”深感驕傲!
從“諧音”的角度講,我也突然懵了一下:“258=愛我吧”!不過也不錯,只要是正常的人都需要“愛”與“被愛”。
而我用這個數字擬定這個題目,主要想“炫耀”的是:我做一件事、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并且已經堅持了258天。
“教育行走”夏令營由全國生命教育發起人、教育學者張文質老師和謝云老師聯合發起。之前已經走過了六屆,2021年7月21日計劃在上海平和雙語學校舉行的是第七屆。
主題是:行走拓寬世界,讀寫重建心靈。
就像專屬的《行走之歌》所作的誓言那樣:自有的教師創造自己的烏托邦……
此外還有響亮的口號:你行你就走,你走你就行,越行越走,越走越行。
我很慶幸我能成為第六屆“教育行走”的一名成員,稍有遺憾的是本次活動由于疫情影響只能在線上舉行。
從收獲上看也不算遺憾,受益匪淺、收獲頗深,如雷貫耳,良緣多多。比如,十六場高水準的講座、3萬余字的讀書筆記;第一次學主持,第一次用語音合成技能……
更慶幸的是我能成為一名“教育行走一起寫吧”的挑戰者兼管理員。
每日不低于500字的日更、每月不低于2000字的精品文;寫簡書、打卡、鏈接、點評。
看似繁瑣的動作卻是磨練人的意志;看似每天重復、重復的無聊舉動,卻暗暗成長了自己。
“258”天的寫作,318篇文章,共計50.5w字,平均日更1973字。走過了時間和歲月,我或者我們留下了什么?
很多時候同行的陳武紅老師我們倆常常會說:寫,不是問題,時間才是最關鍵。
所以,有那么一群和我一樣的“教育行走”美仁常常在夜深人靜人們早已進入夢鄉之際搶時間,用以讀、用以寫。
正因為那么“吃力”,所以才會從之前的一百多人參與變到四五十,再到現在的不足三十人。
成長路上是痛苦的,是孤獨的,正因為這樣,讀寫于教師而言才有了更多的意義。
這258天的行走、這258天的一天不落的讀寫,我不好說我成長了很多,優秀了很多。但是,我能感受到我已經有了很大、很大的變化。
變成了一個“為寫而讀,為寫而做,教學做合一”的一名正在發生質變的人民教師。
我也由此明白:教育就是這樣,不是沒有“美”的東西,而是我們創造的不夠。
還有一點不得不深刻記憶的是“258”天的管理工作。
從起初的需要一一指導到大家已熟知操作;從起初的需要一一監督到大家形成習慣;從起初的需要叮囑推文到“官員”們常態……
一切是承擔、是磨練,更是成長。
既學會了指導他人,也學會了一門技能;既學會了管理他人,也學會了改變自己。
有了張文質和謝云兩位老師的指導,有了陳秀玉老師和蔣銘國老師的引領,有了石瑞娟等同行美仁們的相隨相伴,未來可期。
“258”、“318”、“50.5w”,這不僅僅是數字,更是收獲;這不僅僅是更好收獲,更是美好的開始。
對,這只是開始,目標在“2021上海平和雙語學校”,目標更在第八屆、第九屆……
讓我們高唱《行走之歌》“……自由的教師創造自己的烏托邦,翻過一座山我的朋友在遠方,走進一座城我的理想在我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