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HR誤終身,自從走上這條不歸路,時常會思考一些無聊又奇怪的問題,比如工作與婚姻的關系。那么,工作與婚姻到底有哪些關聯呢?
1.主題。有人說:人一生當中最大的幸福在于選擇對兩件事。一是找對單位、找對老板、找對上司;第二件事就是找對妻子或丈夫。為什么這么說呢?當太陽升起時我們與上司共事,當日落西下時我們與自己的愛人相擁。
當前法定的退休年齡是60歲,但等我們退休時,也許是65,也許是70歲,也就是說有40年左右的時間我們在工作;至于婚姻,如果一個人25歲左右結婚的話,按當前人們的平均壽命來算,大概得有50多年是已婚狀態。
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工作于婚姻無疑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主題。
2.結構性失調。每到夏天,就意味著又到了畢業季。最難就業季是這個夏天奪人眼球的一則新聞。一方面,是699萬畢業生簽約率僅三成,另一方面,許多企業招聘困難。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結構性失調,大量不符合企業需要的畢業生被推向社會。而婚姻呢?大量的剩男剩女已成了熱門的社會話題。許多朋友吐槽,偶的要求不高,怎么找一個對象好難。
3.渠道。做招聘選擇和維護渠道很重要,只有足夠多的基數才有選擇的空間,這兩年電視節目、微博、社交等新興渠道的興起和網站、獵頭等傳統渠道的火熱也說明了渠道對于招聘是多么重要。那么婚姻呢?非誠勿擾是這幾年最火的一檔節目,百合網、世紀佳緣等相親網站的迅速崛起也告訴我們,在找對象這回事上,渠道同樣意義重大。
4.測評。做招聘的同行都知道,人才測評是個基本功。常規的比如霍蘭德職業傾向、卡特16型人格、九型人格、MBTI,個性化一點的血型、星座、屬相、筆跡什么的,可謂種類繁多,目的只有一個,了解對方究竟是個怎樣的人,提高招聘選拔的信度和效度。那么,我們在選擇人生中最重要的那個人的時候,有做過測評嗎?還是僅僅了解一下對方的銀行賬戶或三圍了事。
5.面試。記得有個笑話是講HR相親時候的提問,把相親完全當成了一場面試。不過想想,其實面試中的一些技巧完全可以用在相親中,比如BEI行為面談,關注行為,關注完整的STAR。因為二者的原理是一樣的,過去的行為能反映未來的行為,知道不等于會做,說到不等于做到。順便問一句,有近期參加相親需要速成的嗎。
6.獵頭。優秀的人才不是招聘來的,而是挖來的。在這方面,小三倒是先行者,當然俺是不提倡這個的。做HR難免與獵頭打交道,找對象也難免與介紹對象的(古稱媒婆)打交道。那么,如何選擇和評估這些人呢?簡單地說有三不要原則,閱歷少的不要,口碑不好的不要,不了解客戶需求的不要。
7.背景調查。通常企業在錄用重要崗位的時候都是要做背調的,對方的履歷、薪資、績效都是我們要從其上級和HR那里了解的重點。當然,背調的信息不能全信,最好有第三方的信息做參考。那么各位,你們在決定開始一段relationship之前,有找對方的ex做過背調嗎。
8.合同與試用期。勞動合同法對勞動合同的期限和試用期時間都有詳細約定,因為我們需要評估對方是不是我們想要的那個人,為此我們要做大量工作,發布準確地任職資格、明確對方的崗位職責和考核標準、定期跟進和評估等等。看,找工作尚且如此,為什么許多人找對象時候卻草草決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