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N-葉楓小一
空余的時間總是會不自覺的刷朋友圈或者是其它資訊APP,原本的用意是不想空格掉時間,但往往會讓自己更無法掌控自己的節奏。
人總會有對比的心理,而在刷的時候看到的都是被過濾的美好或是自己仰望的世界。回頭看自己茍且的生活中的落寞,反而會把眼前迫切的事情都沒能好好完成。
其實當今密集的咨詢是好事同時也是心理承受能力不好的人的誤導的導師,每個人都希望成為更好的自己,但并非去追逐別人的后塵。人是獨立的個體,人要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節奏,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能夠完成甚至取得超越的事情,但凡事都是有過程的,別人的風景不是你的風景。你要的要冷靜下來問自己,然后好好布置,按部就班,再隨機應變,并非隨波逐流,那樣會徹底迷失自己。
網絡咨詢的確是能充實自己的,而這種充實是需要選擇性的,你需要什么就充實什么,并非囫圇吞棗,那樣反而一無所獲,產生自責負罪感。
每個人都不同,特別是沒有定力的人更加的需要冷靜,把自己的想法歸類,有時還真的需要強迫自己去把時間分配好和確定好什么該做該做多少,否則庸碌就會持續的延展下去,忘記自己的初衷,你喜歡一樣東西就該好好去喜歡和讓這個喜歡的東西變得更加的精致,而這份精致并非是在同一個時間和別人去對比的,因為人不但是個體而且存在在非一個時間空間,一個人的價值和作品是獨立的,它需要時間和實踐,需要領悟和資歷,成果是會有的,只是非在一個時間空間,而你在乎的成果越大會失去過程的領悟,那么成果也會變得很虛偽。然而能夠靜下心去做事的人更容易接近自己要的點。
有時我們非要去說我想要,可以更華麗的去做事,時間并非給你一個滿意的答案,但隨口說說答案反而更遙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