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講了五美,今天繼續《華杉講透論語》中的四惡,子張曰:“何謂四惡?”子曰:“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
第一惡,不教而殺謂之虐。不事先教導人,就要用刑殺來推行或制止,就叫虐。
在上位者要大家為善,就要經常加以教導,你教他,他不聽,才可以處罰,才可以加刑。如果平時你不注意教導,甚至自己就上梁不正,而別人一旦有罪就加以刑罰,用刑殘酷,全無惻隱之心,這就叫虐。
這個毛病,我們很多做企業領導的也有,平時時間都花在對外的業務上,在員工身上花的時間很少,一心只用賞罰來推行自己的意志,以為這樣簡單,但是這種粗暴的做法,得不到你想要的結果。
第二惡,不戒視成謂之暴。不事先告誡人,到時候卻突然要查驗他成功沒有,這叫暴。布置了任務,自己要跟進管理,經常督促、跟催、檢查、輔導,盯著大家著實推進,漸次整理。如果布置了任務就不管,到時間突然來檢查事情成功沒有,這就叫暴。
第三惡,慢令致期謂之賊。有些人下命令的時候,拖拖拉拉,但一旦他下了命令,就對別人完成的日期非常嚴苛,時間緊,任務重,毫不體恤別人,完不成就處罰。這樣的人,叫賊。
為什么叫賊呢?張居正說,那事情難以倉促辦成,必然傷人害物,人財都有損失,這不就是遭賊了嗎?
這一條我想很多人都有共鳴了,好多甲方都是“賊”,今天布置任務,明天就要結果,逼著乙方通宵加班。實際上呢,之前有很長時間,他拖拉了。之后也沒那么急,但是他不考慮別人。這體現的,是管理水平和領導水平的不足,也是個人修養的缺憾。
第四惡,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猶之與人也”,本來就要給人財物的,但是在真要給出去的時候,你看他那個難受勁,舍不得啊,不想給,磨磨嘰嘰的。
最典型的就是項羽,項羽對人好得不得了,就是不舍得給錢。《史記·淮陰侯列傳》里有記載,劉邦問韓信項羽為人如何,韓信說得很形象,項王見人恭敬慈愛,言語嘔嘔,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飲,至使人有功當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謂婦人之仁也。
他要給人封官拜爵的時候,官也封了,宣布了,印也刻好了,他就是過不了“出納”這一關,把印抓自己手里,磨磨嘰嘰,印刓敝,把那印的邊角都在手里磨圓了,就是舍不得拿出去,那等印的人都要崩潰了。
以上就是孔子講的四惡,反思一下自己身上是不是存在同樣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