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想一下,你最近一次打開一本書的時候,是什么時候?
你還記得自己為什么要讀這本書嗎?
是不是想從這本書中學到一些知識?
你是不是又有這樣的困惑:當時看的時候很有感覺,例如,看《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的時候,非常有感觸,可是當你合上書本的時候,第二天醒來,發現這本書對你一點作用都沒有。
▼
02
其實,如果你有上面的情況,說明你還沒掌握學習知識的基本基本心態:以慢為快。并不是所有書都適合“不求甚解”。對于至用類書籍,需要利用拆書幫的“R-I-A1-A2"學習方法來學習。
R:就是閱讀書中的知識點。
I:歸納總結,用自己的話復述。
A1:聯想過去自己的經驗:過去自己有沒有遇到這樣的事情?
A2:作者是如何解決的?其背后有什么樣的底層規律?我下次會如何改進?還有沒有更加科學的解決方案?
以上的思考,最好用文字寫下來。作為你自己的思考練習案例庫,這個對于提煉一個人的經驗非常有幫助的。
但很多人并不愿意等下來思考,都迫不及待地讀完一本書,接著讀下一本,因為他們沒有幾個學習臨界知識的“以慢為快”的心態。
雖然上面的思考很費時間,可是,就是因為你結合書本的知識自己去總結了,你的能力才提升。你一定聽說過這句話:你一位你有10年的工作經驗,其實,你知識將1年的經驗重復使用10年而已。
其實,也可以毫不夸張的說,如果你一天沒有總結,其實你這天是沒有提升的。個人成長的速度等于每天總結的次數,當然,如果你每次總結反思的深度越深越好。
▼
03
以我個人為例,最近在看成甲的《好好學習》、彭小六的《讓未來現在就來》,再次學到了,他們是如何對待一本書中的知識,于是,我決定開始每日反思:
A1:我就開始聯想自己以前這段失敗的讀書經歷:我記得我在3年前就讀了一本書《這樣閱讀就夠了》,我記得當時讀這本書的時候,心態就是想趕緊讀完,并沒有想到學以致用,這樣導致我到現在也沒有養成好的讀書習慣,所以很多書,看過也是白看,因為看書之后,根本沒有改變我的個人行為,原來我之前都是掉入了低水平勤奮陷阱。
A2:再結合成甲,他是怎么思考的:作者認為,我們之所以會掉入“低水平勤奮陷阱“,是因為我們讀書的方法錯了,他認為,讀書,如果沒有聯系到我們的現實生活,知識不僅很容易忘掉,而且,也毫無意義。于是他提出了3個方法以及3個技巧(公眾號也提到過),所以,我決定嘗試使用一下,于是就有了本文的誕生。
其實,作者這個方法是有底層規律的,因為人的大腦,更加傾向于圖像記憶,我們把知識于過去的經驗聯系在一起,就是為這個知識構建一幅畫面,這樣我們的記憶就會更加深刻。
其實,學到這個規律之后,我不僅可以用到我自己身上,還可以用到工作中,例如,怎么樣讓公司的銷售員記住優秀銷售經理的銷售技巧呢?就可以使用這個方法。還有,也可以運用到公司年度總結報告中。
而這一切,都是因為我在書中看到這哥知識點,并反復訓練的結果。
▼
04
以下是今天閱讀的思維導圖:
參考資料:
《好好學習》 成甲
《讓未來現在就來》彭小六
#365天極限挑戰日更營 第1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