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來源于綜藝節目《你正常嗎》里面的“對視三分鐘”視頻片段在網上廣為流傳,據說看哭了很多人。 節目組邀請了13對親人參與一個挑戰,挑戰的內容是在一個安靜的環境中,能否相互對視超過三分鐘。這樣一個看似簡單的挑戰,結果卻出人意料,只有兩對參與者堅持了超過三分鐘,絕大多數人都以眼淚收場。有的人甚至僅僅對視了一分鐘,就哭了個稀里嘩啦。 我在看這個視頻的時候也情不自禁哭了,我想如果我真的和爸爸或者媽媽對視三分鐘,肯定會哭得更慘!
“對視三分鐘”為什么能這么輕易地就戳中我們的淚點呢?其實它背后有心理學原理和社會學基礎。無論在西方文化還是東方文化中,情感與眼睛都密切相關,“一見鐘情、眉目傳情、暗送秋波、含情脈脈”都體現出眼神的重要作用。美國心理學家羅伯特曾經進行了一個“深情對視”的練習。他要求參與者面帶微笑、充滿愛意地看著對方8秒鐘左右。開始時,會有人忍不住笑場,一段時間的調整后,雙方就會認真地深情對望。他發現,對視前后,參與者彼此間的愛慕程度平均上升7%,喜歡程度上升11%,親密程度上升45%。如果相互凝望兩分鐘以上,89%的人表示,彼此間的親密感大大增強。現在你懂的一見鐘情是怎么產生的了吧?
就算不是為了吸引心儀的異性,在和別人交流的時候也應該看著對方的眼睛,這是一種基本的社交禮儀,表示對他人的尊重,也傳遞出你想要了解對方、愿意傾聽的信號。不久前我飛去上海參加零極限同修會活動,現場有40多個姑娘,除了我的一個朋友,其他都是陌生人。其中有個環節,我們在老師的引導下,隨機找到一個伙伴,握著她的雙手,看著她的眼睛,對她說幾句鼓勵和贊美的話。說完就迅速找下一個伙伴,再次深情對視,鼓勵贊美。那天我和十幾個陌生人進行了對視,看到了十幾雙不同的眼睛,有的清澈明亮,有的飽經風霜,有的笑意盈盈,有的眼眶泛紅。當我們微笑著對視的時候,沒有感到一絲尷尬,她們的眼神傳遞出來的善良、真誠和溫柔,讓我想起一路走來遇到的那些可愛的陌生人,盡管只有一面之緣,卻能在我困難的時候不計回報地幫助我,讓我一直對這個世界充滿了感恩!
和陌生人的深情對視,可以快速提升彼此的信任和好感度,和親人、伴侶的深情對視,可以加深彼此之間的感情,更好地去理解和體諒對方。 每天,我們疲于奔波,忙工作,忙生活瑣事,常常忽略了和身邊人的交流。想想看,你有多久沒有好好看看你的家人了?你有注意到他們的容貌發生了變化嗎?你知道他們心里其實很渴望你的關注和陪伴嗎?我在之前的一次演講中說到我的家庭,父母為了這個家起早貪黑,日夜操勞,我們很少有時間交流談心,當然也沒有多少眼神交流。久而久之,我們之間的感情變得越來越淡漠,我一直很渴望親密而深入的情感交流。大學四年在省外讀書,畢業后我選擇回省內工作,想要多花一些時間陪伴父母,努力增進我們之間的感情。但我從來沒有好好看看父母,在看那個視頻的時候,我當即產生一個想法,下次回家要拿出三分鐘和他們深情對視,對他們說一句:謝謝你,我愛你。我不想到老了才感嘆:時間都去哪兒了?還沒好好看你眼睛就花了!
有句話說,知人知面不知心,要了解一個人的內心是很難的,而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透過這扇窗戶,我們有機會去感受他的內心,感受他心中的善意、溫柔和愛。下一次四目相對的時候,不要閃躲,不要游離,請面帶微笑,含情脈脈。
后記:CC7演講(主題研究),完成于2015年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