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易,成年人,請學會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1

鄰居住了一家三代人,小兩口、剛剛出生的孩子、小兩口的父母(不太清楚是男方父母還是女方父母),60多平的房子長期住著這么多人,應該略有些局促和壓抑。

才搬來沒多久的時候,一次搬家具正好遇上對門的大叔開門,他意識到我們是新搬來的鄰居,便笑臉相迎,說道:“以后咱們就是鄰居了,多多關照啊”。來北京這么多年了,甚少與鄰居有溝通,老家那邊鄰里之間還都是挺熟悉的。對鄰居大叔的第一印象還不錯。

后來有一次在天貓超市買了幾瓶飲料,快遞小哥送過來時家里正好沒人,本來想讓快遞小哥送去驛站,結果對門鄰居正好回家,快遞小哥又嫌飲料太沉,就留在鄰居家了,弄得我們怪不好意思的,感覺打擾了別人的生活。

2

那一天,我去學校開會回來,由于穿了一雙許久沒穿過的球鞋,又加上下午出門晚了,忙著趕路,腳磨出了幾個大泡,生疼生疼的。

下地鐵后,換了條不熟悉的路走回家,一路上都在跟老公分享這條新發現的小路,沿途窺見的高檔小區別墅,也許只有這樣才能分散注意力,讓我暫時忘了腳丫子傳來的疼痛。

快走到小區門口的一瞬,遠遠瞥見一對男女面對面靠在小區圍墻邊站著,走近了發現兩個人都不說話,女人的眼角明顯有淚花,路過兩人以后忽然覺得剛才路過的女人很眼熟,這才回憶起,這對男女正是住我家對門的小兩口,雖然沒打過幾次照面,但女主人美麗的臉龐早已刻在了我的腦海里。

于是一瞬間冒出來一堆八卦的問題,他們怎么了?是在爭吵嗎?為什么會在小區門口?

3

晚上老公回家后,吃飯的時候我跟老公八卦了一下這件事,估計是有些問題不好回家當著老人孩子的面探討吧,這是我們共同的想法。

下午回家時在那條新路上看見一家高端超市,于是飯后我就拉著老公一起去逛超市,當我們走到小區門口的時候,我驚訝地發現,鄰居夫婦居然還在那兒,只是他們不再是面對面站著,而是肩并肩坐在路旁的花壇邊上。距離我上次路過他們,應該已經過去兩三個小時了,夜色已經降臨,女主人臉上的神情已沒有了下午的凝重,正低聲跟他老公說著什么。

等我們再從超市回來,大約又過了一個小時,他們已經不在了,這場漫長的“夫妻會議”終于開完了。

4

忽然意識到,夫妻倆在路邊探討人生問題,也許在北京并不是偶然現象吧。

超高的房價讓每個“小格格”里都塞了好幾個人。

這城市很大,每個人的生存空間卻很小,小到三代人必須擠在一間小屋子里,小夫妻的生活也許遇到了一些不那么平常的問題,但他們并沒有一個可以放心溝通的私密空間,以至于他們會選擇在路邊,沒那么多人聚集,也不那么顯眼。

特別是移民到北京的第一代人,這年頭買一間房也許要耗盡父母的半生積蓄,幾口人能擠在一個房本寫著自家人名字的房子里,已經不容易了,哪還能奢求什么私密的溝通空間呢?

然而,依然有很多人聚集在這個城市,即便房價很高,即便秋冬天霧霾很嚴重,即便通勤時間很長,即便我們都曾嚷嚷著要離開,要離開,要離開…

5

想起了前兩天看到的那篇“2000萬人在北京假裝生活”的文章,誰也沒有讓誰必須待在哪個城市,一切都是自己的選擇,雖然作者在評論里提到,他的家鄉只能種田,那也可以選擇去其他二三線城市發展,沒有必要擠在北京,又不斷吐槽這座城市里各種令人無奈的現象。

這世間美好的事物,總是能讓大多數人都心向往之,北京的生機和活力吸引著一批又一批的年輕人,“前赴后繼”。

當然,這座城市出現的各種新問題也讓不少人揮手離去,其中不乏一些功成名就的人。

走或留,都是自己的選擇,北京依然是這樣,不會因為任何人的離開而改變,也不會因為任何人的抱怨而改變。

6?

每天夜里都會聽見鄰居孩子的哭聲,初為父母的小夫妻也許是缺乏經驗,孩子總是要哭上很久才能平靜下來。做父母的確不容易,白天要上班,夜里還要哄孩子。

成年人的生活就是這樣吧,辛苦,抑或是充實,都是人生必經的階段吧~

生活不易,成年人,請學會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熱文鏈接:

如何在一年內讀完100本書?

《如何在一年內讀完100本書》的正確打開方式

一個社交恐懼癥深度患者的內心獨白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