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知己少,吾心心念念之。—題記
聶隱娘,又名竊七。本來和田季安有婚約。后來田家為了壯大勢力,嘉誠公主違心同意與前來投奔的元誼結為親家。竊七氣不過,曾闖入元家庭園。后來被道姑(嘉信公主)帶走。學藝十三年后奉師之命殺害表兄田季安。秉承“殺一獨夫可救千百人”的信念,她幾經復仇,卻都未曾下狠手。殺節度使大僚時,因為看到他家庭美滿未下狠心;后來救田興、胡姬,即使在殺田季安前留玉玦斷舊情,最后也未痛下此心。最后跪拜師父三次,謝恩絕情,和師父比武了斷恩情。最后遇到負鏡少年,少年說倭語,竊七卻能聽懂。遂同他一起離開。
縱觀隱娘的一生,凈是種種的得不到和不可為。對于一個處于豆蔻年華的少女來說,她被命運奪走了愛情。那時的隱娘多有不甘,時常倒掛在樹上。她掛念青梅竹馬的田季安,所以才會在眾人夸贊田季安和元誼之女時嫉妒生氣,故意蕩高秋千。
那時的隱娘,是敢愛敢恨的。只是她心里也明白自己是斗不過命運的。生在魏博,一切就都以魏博的大局為主。就像我們懂事后所遭受的種種失去。少年時代想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卻統統被父母否決,本該唱歌畫畫寫作的時光被替換成了做作業做作業。明明不喜歡,可是心里卻不得不妥協。直到后來走上父母選好的路。愛情也是一樣。喜歡的人不喜歡我們,喜歡我們的人我們又不喜歡。可還是在一次次的失落中握緊對愛的信仰。總是覺得快了,快了,就差一個轉角,就會遇見。
少年時做過很多很多的夢。長大后卻從來沒有機會成為夢里的一個角色。因為在成長中我們漸漸學會了妥協。社會不看好的,我們便為了省力放棄夢想放棄渴望。伊甸園便永遠成了酒杯碰杯時那安靜的一聲嘆息。
可很多很多的人卻還在堅持。就像后來的隱娘。她后來心灰意冷跟著道姑遠走學藝。這一走就是十三年。這期間她過的生活所接受的教育,都是師父的價值觀。后來師父讓她殺田季安、大僚。她通通未成功完成。原因是因為她始終無法違背自己的初心。學武這么多年,可她的善良她的惻隱之心始終未泯滅。以至于最后和師父決裂,遇到至生知己負鏡少年,決定拋開一切遠走。
我們的夢想是什么?雖然個個不一,但是當命運翻云覆雨時,我們都沒有逃避。
正如莊羽所說:“就算我們走在骯臟的路上,依然要保持一顆干凈的心。”我們在世間會做種種的妥協,可是關于夢想關于自我,我們始終堅持著自己的內心。所以不將就的人在人群里總是顯眼,四十歲還獨身的優秀的女子總是遭人非議。在高考為指揮棒的社會里,沒有人會理解那些一直堅守本心做自己事情的人。畢業后大家都去考研考公務員,有的人做著安安穩穩地工作,有的人在父母的安排下出了國。我們本也可以回到小城過著安靜的生活,但是我們選擇去北京,要去看得更遠的地方。父母從來不支持我們做的一切,父親還會把我們寫過的稿子撕碎扔進垃圾桶。
我們在這樣熱鬧的人群中時如此扎眼,當人群全部奔向一個方向時,就只能在角落里看著他們歡聲笑語,我們只能靜靜站在那里,聽著風聲,看著自己投下的影子,告訴自己你要堅持下去。
我們如此孤獨,孤獨到眼淚已滑到眼眶邊,卻遲遲未掉下來。孤獨到踩著自己的影子回家,邊走邊對自己說些傻氣的話,想讓自己開心起來。孤獨到周圍人都在玩樂時,我們默默地忍受著噪聲一筆一劃地努力著。我們什么都不能說,也不能流淚,我們想念著失去的愛情和健康,日復一日地熬夜奮斗,不是為了有朝一日驕傲屹立于世,而是要做真正地自己。
電影里公主娘娘云:“罽賓國王得一鸞,三年不鳴,夫人曰:‘嘗聞鸞見類則鳴,何不懸鏡照之。’王從其言。鸞見影悲鳴,終宵奮舞而絕……”我們這些堅守自我的人,活在世上難有同類。知己者寥寥,一旦遇見,便渴望終生相伴。就像影片最后隱娘和負鏡少年出走,就像我們在成長的跌倒與失望中已經明白自己想要的什么。那么即使世人如何看待,如何評論,又如何誹謗,反正我們是要繼續前行的。
孤獨是一條長長的隧道,可以開燈,也可不開。燈在人心。人心似火焰,心意若誠懇,遲早會有所回報。火焰是否能燎原已經不再重要,是否有同行者也不再重要,更重要的是我們已誠摯地活過,可以無拘無束地大哭大笑一場了。
勇敢朝前走,前面就是津渡,水氣凌空,蒼茫煙波無盡。
轉載或商業聯系請私信本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