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是用來懷念的,天上人間。
——題記
系列散文·三月風景圖·原創圖文保護
懷念三月,就像懷念親人摯友,懷念血濃于水的恩情與愛。
天高地迥,而時光遙遙,思念如同這草木一般茂密幽深。
道路漫漫,樓閣軒昂,行走在三月的清涼寺,看枯枝已逢春,淺草綠意盈盈,微風徐徐,蒼翠的竹林也煥發出新生的活力,陽光鋪灑開來。
最美的時光總是匆匆,挽留不住春天的腳步。
懷想納蘭性德的那闋《菩薩蠻》:為春憔悴留春住,那禁半霎催歸雨。深巷賣櫻桃,雨余紅更嬌。黃昏清淚閣,忍便花飄泊。消得一聲鶯,東風三月情。
為了留住將逝的春天,憔悴不已,黃昏,雨來催歸黃昏的時候,深巷中賣著的櫻桃,在雨后顯得更加嬌艷。
含著眼淚,獨自看著那落花飄飄。忽聞一聲清脆鶯啼自東風中傳來,思緒又觸摸到三月所留在心底的那一枚溫暖的印記。
這是一首傷春傷懷之作。上闋,詞人描寫眼前所見之景,意境凄涼。
通過對面前的景物如雨后的櫻桃、東風中的鶯啼等的描寫,生動形象地表達了詞人內心的傷感以及對故人的懷念與深情。
詞首句起勢不凡,為全篇定下了留春不住而輾轉憔悴的情感基調。
起首二句營造了一種與歐陽修《蝶戀花》“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相類似的氛圍和心境:同樣的雨橫風狂,催送著殘春。
下闋由憐惜轉為傷懷。 “黃昏清淚閣,忍便花飄泊”是倒裝句。
詞人實在不忍香到春天的花瓣都飄零凋落了,夕陽黃昏之中,他只得淚眼盈盈。
而就在這時候,他聽見一聲黃鶯的啼叫順著東風飄忽而至,喚起了詞人對二月陽春的深情。
我在清涼寺的柳樹下小坐片刻,眼前的美景仿佛突然打開了快進鍵一般,殘山剩水,暮春落花,恍惚浮現在眼前,留不住的韶光啊。
末句 “消得一聲鶯,東風三月情”。“消得”本來是經受得住,這里所謂無法經受,是因為這一聲鶯啼,喚出了“東風三月情”。
此處“三月情”,應指惜春之情,但此詞似含有一段隱情,表面上是欲留春住,其實是想留人,想留而不能留,或才是詩人的心痛處。
全詞表達了詞人傷春感懷之情,該詞延續了詞人一貫的悲愁之風,這種不事雕琢的凄涼、愁苦之情,最能觸動人心。
當我從納蘭容若的傷春之作中走出來的時候,眼前的三月景象又給人以心靈的慰藉:
遠處高樓即將竣工,近處的一泓深深淺淺的春水,碧波蕩漾;水面如鏡,鏡中倒映著高聳入云的鐵塔,姿態婆娑的柳影。
陽光在闃寂無人的路面上,投射出一份柔暖。
喜歡在橋上觀景,遠眺近看,仰視俯察,一切盡收眼底。
只是隱約覺得眼前美景似光影和云煙一般,挽留不住卻又戀戀不舍。
憶起北宋文壇領袖歐陽修那闋《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游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
庭院深深,不知道究竟有多深?楊柳依依,飛揚起片片煙霧,一重重簾幕不知有多少層。
豪華的車馬停在貴族公子尋歡作樂的地方,登上高樓也望不見通向章臺的大路。
風狂雨驟的暮春三月,再是重門將黃昏景色掩閉,也無法留住春意。
淚眼汪汪問落花可知道我的心意,落花默默不語,紛亂的,零零落落一點一點飛到秋千外。
此詞寫閨怨之情。詞風深穩妙雅。所謂深者,就是含蓄蘊藉,婉曲幽深,耐人尋味。
此詞首句“深深深”三字,前人嘗嘆其用疊字之工;茲特拈出,用以說明全詞特色之所在。
不妨說這首詞的景寫得深,情寫得深,意境也寫得深。
此番深意,諸君若欲知如何具體表現,請看《懷念三月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