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學習了林明樟的《用生活常識就能看懂財務報表》,刷新了我對財報的認知。
財報沒有想象中那么難,只有找到方法入門是很容易的,之后需要每天看財報進行重復就可以精進看財報的功力。
還在學習林明樟的另外一本書《五大關鍵數字力》,我現在對財報的知識架構分為兩部分:
財報三大表的基本知識(基礎篇)、選股主要參照哪些指標(實戰篇)。
從財務三大表的基礎知識開始進行復盤分享。
財務三大表包括:
利潤表(也叫損益表)、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
注意:看財報時一定要把三張表放一起看,這點非常重要,非常重要,非常重要。
為什么?
經常有上市企業對利潤表、資產負債表進行作假,造成盈利很好的假象,只看某張表時是看不出這些的,只有三張一起看才能發現蛛絲馬跡。尤其是利潤表,很多人只看利潤表,而造假往往是從這張表開始。
利潤表(損益表)
方便大家了解利潤表,我貼一張“永輝超市”的利潤表明細出來。
這里要說明一下,看財報先不用搞懂每個指標是什么,主要關注幾個核心的數據指標即可。
核心數據指標包括:
營業收入、營業成本、期間費用(營業費用)、營業利潤、凈利潤。
這張圖有一個好的地方,在數值的右邊有一列占比,2016年從營業收入的100%開始往下相加最后得到凈利潤的2.47%。
所以,凈利潤 = 營業收入 - 營業成本 - 期間費用(營業費用) + 其他收益 + 其他支出 - 所得稅
其中其他收益、其他支出就是從資產減值損失到所得稅中間這些字段,因為一共的占比很少,可以先不關注。
現在你可以看出來,利潤表代表的是企業在一段時間內的盈利(損失)情況,財報一般看年報,所以是每年的盈利(損失)情況。
利潤表需要關注的幾個重要概念:
1、營業收入不一定是量大就好
營業收入就是企業每年的收入,但收入是不是越高越好呢,不一定。
舉個書中的例子:
營收一年380億元,大不大?380億,剛好是茂德公司一年的營收,它倒了!
營收一年1000億元,大不大?1000億,剛好是勝華公司一年的營收,它倒了!
這兩個公司從營業收入的絕對值來看是很多的,但還是倒閉了。
所以有一個重要概念:在財報的維度里,絕對金額沒有太多意義。
要先將營業收入分類,才能分辨好壞;并且還要看支出是多少。
如果營收1000億,支出是1100億,那最終的凈利還是負的。
營業收入分類是為了看企業是否有“長期穩定獲利能力”,什么意思?
拿“勝華公司”舉例,一年營收1000億元,其中最大的一個客戶是Apple公司,訂單可能占營收的80%,也就是800億。
假如Apple公司第二年不選擇跟勝華合作,找其他供應商合作,那勝華第二年的營收可以預期是暴跌80%左右。
如果Apple公司的訂單只占勝華營收的30%,那就算丟到這個客戶,勝華也不會短時間內遭受重創。
這就是營業收入分類看的核心,也是利潤表的核心:看一個企業是否有“長期穩定獲利能力”,只有這樣公司才能活的長久。
這里引申出一個知識點:財報需要一次看5年。
商業市場變化起起伏伏,通常5年是一個循環,既然是看企業長期穩定,那就一定要看一段時間,這個時間就是5年。
企業的毛利不應該在短時間內發生巨大變化,如果發生不論是降低還是升高,都需要我們重點關注。
2、收入、成本和費用哪一個重要?
利潤表中凈利代表一年賺了多少錢,而凈利 = 收入 - 成本 - 費用。
如果公司想要提高凈利,應該選擇提高收入還是降低成本、費用呢?
首先,每年想辦法提高收入,這是一條光明大道(只要不做假),這也符合上面所說的“長期穩定獲利能力”,不斷提高收入,就是在不斷提高企業的獲利能力。
其次,降低成本和費用,是會影響企業士氣的,有可能導致企業生產能力下降,最終導致收入減少。
有一種情況除外,企業某個部門長期虧損而且盈利無望,將整個部門裁掉是正確選擇。
那既然降低成本和費用是不合適的,怎么辦?
書中給了一個方法:投入更多的成本和費用,提出更賺錢的方案。
比如:企業每年收入都是1億元,那從今年開始,如果企業收入超過1億的部分,毛利的50%歸員工所有,那員工肯定會拼命想更賺錢的方案,讓自己能夠多賺一些。
收入、成本、費用,哪個更重要是沒有標準答案的,都很重要,要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做出選擇。
作者建議:40%精力在成本和費用上,60%精力在創造收入上。
3、凈利潤每年都是正的,企業為什么還會倒閉?
這是我學習下來,認為的利潤表的核心之二:
利潤表是預估的概念,其中營業收入不是100%確定,凈利不等于現金。
大部分上市公司都不是現金交易,多數公司采用的是應計基礎,很少有公司采用現金基礎。
科普:
應計基礎:產品交付給客戶后,不管有沒有收到貨款,這筆交易就記錄下來,列入營業收入。(即使后續退貨,營業收入里也已經記錄;比如:天貓雙11的GMV)
現金基礎:只有現金交付后,才將一筆交易列入營業收入。
因此,營業收入不是100%確定的,是預估的概念。
利潤表采用應計基礎,沒有收到現金,所以利潤表中的凈利并不代表現金,只代表賬面上這段時間公司獲利或損失多少錢的概念。注意是概念。
因此,利潤表上的凈利顯示很賺錢,并不代表這家公司手上有很多錢,這也是為什么很多公司利潤表上凈利很多,但公司卻倒閉了,俗稱“黑字倒閉”。
小結
財報是哪三張表:
利潤表(損益表)、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
看財報的核心原則:
一定要三張表一起看,不能單看一張表。
利潤表有兩個核心概念:
第一、通過利潤表看一個企業是否有“長期穩定獲利能力”,一次看5年財報。
第二、利潤表是預估的概念,其中營業收入不是100%確定,凈利不等于現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