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一直以來,手拿語文書,搖著頭以二二三斷句平仄音的方式朗誦是我對過去詩詞的最深印象,而當時的我,卻始終停駐在詩歌那扇大門前,可能離大門的門檻只差一步,只差一個輕輕推力就能進入,可能那個一步就是全身心投入的體驗;就是這么一步,就錯開了過去我與詩歌共舞生命的機會。
直到參加了這次詩歌療愈坊,才明白,那些涌動的情緒,隱藏在內心深處對命運的訴求,對過往回憶中人和事的懷念,還有從那自由暢快的聲音中傳達出的精神力量,這些平時都沒有覺察到的,在這次詩歌的吟唱中一一表現了出來,我,盡然的享受其中,發現,接納,并深深珍惜。因為詩歌,我再次被療愈。此刻,是平靜幸福的。
再回想,一切還是那么美好。
從最開始的身體放松后,阿蓮老師開始對唐代詩歌進行即興講解,我眼睛看著那些詩詞字眼,心卻緊緊跟著阿蓮老師那低綿婉轉的聲音,深深沉浸其中;身體跟著這詩歌韻律自發擺動著;好像酣眠的我被那啾啾啼叫的小鳥叫醒,窗外的春花被昨晚的風雨吹落了一地,我在這清新的花香中擁抱著北京三月的春日,清楚地感受到身體上的每一個感官都在自由的呼吸著。我一遍又一遍地朗讀著,在孟老師教授了吟唱吐納方法之后,不敢相信,一直因為五音不全,從來不敢眾人面前唱歌的自己,竟然會吟唱出屬于自己的詩歌韻律,不再去在意聲音是否好聽,別人是否在關注,我擁有的,享受的就是當時完全的自己,全身心投入在詩句中的那個感動,這無關別的,只屬于自己。
看見,聽見,發現,領悟,療愈。我在這里與詩同體,在這些詩里看見我自己,聽見我自己的聲音,發現我的無措和躊躇,領悟到了生命循環的偉大,在這里被療愈。我把我最喜歡的《定風波》吟唱出來,“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人生路上處處都是風景,勇敢的人先開始。
此刻深夜,播放器里循環著《行歌》,在人生行走的這首歌里,我在詩歌里與靈魂相遇,我的生命因為詩歌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