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只擁吻影子,于是只擁有幸福的幻影。
——莎士比亞
讀《偷影子的人》,要沉下心來,靜靜讀。
因為這本書的節奏好慢,如果太急躁,失了耐心,就體會不來它脈脈溫情的美了。我想,讀這樣的書,像是與心靈導師交談,在進行一次心路探尋。
主人公是個很普通的人,但是他卻擁有特殊的能力——偷走別人的影子。
影子就是“內在的我”吧,在《偷影子的人》里,影子是善良的,勇敢的。而主人公正是在與影子交談中,療愈自己的內心,也通過“偷走”他人的影子,走入別人的內心,幫助他人走出自我困境。
為什么主人公平淡無奇,卻被賦予這種超能力呢?
用影子的話來說:“你從小與別的孩子的不同之處,就是你有能力感受不幸,不僅僅止于你自身涉及的,也包含其他人遭遇到的。而你現在只是長大了。”
主人公能夠感受自己的不幸,也能夠用同理心去感受他人的遭遇。在影子看來,主人公是一個“能成為好人”的人。
在無意偷走馬格的影子,得知馬格的家庭后,他感受到:“即使馬格是我的敵人,我依然為他,為籠罩在這間房子的冷漠而難過。”
他從伊凡的影子那里,體驗到失去母親后,伊凡的自我封閉,不愿從過去走出。他請求媽媽給他寫了一封信,里面滿載著愛與幸福的建議。幫助伊凡走出困境。
伊凡:其實待在這里這么多年,我都活在過去,把自己禁錮在童年里。但是從今以后,我就自由了,我還有時間去彌補。我得去建立一個真實的人生,一個讓我最終會得到幸福的人生。
擁有能夠與影子交談的能力,主人公不僅可以偷走別人的影子,同時也在影子的幫助下療愈自己的內心,找到幸福。
媽媽的影子,跟他訴說爸爸離開的秘密,“他離開家不是因為你,親愛的,他愛上了另一個女人……而我,我又震驚又失落。” 讓他不再對爸爸的離開,感到自責。
影子讓他找到幼時的照片,告訴他,“他(爸爸)從你誕生的第一刻就愛上你了,他也許從未找到恰當的字眼來跟你形容這一切,但是這張照片已經吐露了所有你想聽到的美好話語。”
《偷影子的人》用巧妙的想象,彌補了人與人之間往往不能相互理解的遺憾。只是主人公并沒有著意利用這種能力,而是順其自然地去為生命“點亮小小光芒”。
于是,故事里,關于親情,友情和愛情,都多了一份理解和平實。
“我把童年留在回家的路上,在那里,秋雨曾沿著我的肩膀流下。我也把童年埋進閣樓里,在那里,我曾一邊看著爸媽相愛時的照片,一邊和影子說話。 我把童年揚棄在火車站的月臺上,在那里,我向我最好的朋友面包師傅之子道別;在那里,我把媽媽擁進懷里,向她承諾盡可能回來看她。”
他長大了,卻并沒有遺忘影子的請托:為每一個你所偷來的影子找到點亮生命的小小光芒,為他們找回隱匿的記憶拼圖。
回家鄉,他從呂克的影子里,讀出他對當醫生的渴望。于是決定幫助呂克實現愿望。
呂克重新回到學校學習,只是后來發現,當面包師才是自己最終的歸屬。而那段跟朋友一起學習,一起備考,一起享用美食的日子,也成了他一生中珍貴的記憶。
而在他生命中遇到的三個女孩,也可以讓讀者思考愛情的撲朔。
小時喜愛的伊麗莎白,海邊度假時一見鐘情的克蕾爾,還有那個理解包容他,愛他的蘇菲。
當回溯初戀,都有種當時“年少無知”的感覺,但是當時那么喜歡,就是真正的喜歡,后來不喜歡了,也是當真不喜歡了。不過對于主人公后來贏得了伊麗莎白的喜歡又離開她,只是為了報復嗎?感到不恥。
蘇菲對他的愛是真的。即使知道他愛的并不是自己,她也能理解和釋懷。也能依舊是好朋友。
“我只是你生活里的一個影子,你卻在我的生命里占有重要地位。如果我只是個單純的過客,為何要讓我闖入你的生活?我千百次想過要離開你,但僅憑一己之力我做不到。”
而克蕾爾是主人公認定的真命天女。從十二歲那年,海邊的相遇開始。
“克蕾兒,你要知道,對我來說,你是全世界最美麗的女孩,是那種可以用嘶啞叫聲擦去天空的陰暗,有著大提琴般音色的女孩。你要知道,全世界沒有一個女孩可以像你一樣讓風箏快速旋轉。”
她凝視著我,漾出一朵微笑,并且在紙上寫下:“你偷走了我的影子,不論你在哪里,我都會一直想著你。”
即使主人公沒有遵守諾言,即使兩年多年未見。童話故事里,他們兩個最后走在了一起。
而書的結尾真的很動人:
“在城市的天空里,她用紙老鷹畫出大大的S和無數個完美的8。克蕾兒向來擅長在空中寫詩,當我終于看懂她寫的句子時,我讀出:“我想你。”
一個會用風箏向你寫出“我想你”的女孩啊,真讓人永遠忘不了她。
太陽升起,我們的影子肩并肩拖長在人行道上。突然我看到我的影子傾身,親吻了克蕾兒的影子。
于是,無視于我的羞怯,我摘下眼鏡,模仿影子的動作。
就在這個早晨,遠方防波堤旁的小小燈塔里,塔燈仿佛又開始轉動,而回憶的影子正低低的向我述說這一切。”
而最讓人感懷的卻是媽媽的離世。
他說,當初選擇當醫生,很重要的就是為了照顧媽媽,而媽媽生病了,自己卻毫無察覺。媽媽隱瞞了自己的病情。主人公也是在媽媽去世后,才得知父親每年圣誕節寫給自己的信,以及對自己的默默關注。媽媽的做法顯得無情,卻是能讓人理解的。
“青少年時期,我們總夢想著離開父母的一天,而改天,卻換成父母離開我們了。于是我們就只能夢想著,能否有一時片刻,重新變回寄居父母屋檐下的孩子,能抱抱他們,不害羞地告訴他們,我們愛他們,為了讓自己安心而緊緊依偎在他們身邊。”
“我走到廚房,打開冰箱,看到她準備好的晚餐……我呆若木雞地站在敞開的冰箱前,眼淚失控地奔流而下。葬禮全程我都沒有哭泣,仿佛她禁止我哭,因為她希望我不要在眾人面前失態。只有碰到毫不起眼的小細節時,我們才會突然意識到,深愛的人已經不在的事實;床頭桌上的鬧鐘仍在滴答作響,一個枕頭落在凌亂的床邊,一張照片立在五斗柜上,一支牙刷插在漱口杯中,一只茶壺立在廚房的窗臺上,壺嘴面向窗戶以便觀看花園,而擺放在桌上的,還有吃剩的淋了楓糖漿的蘋果卡卡蛋糕。”
越是親近的人,我們給予的關注似乎更少,像媽媽突然變老,像孩子突然長大,而愛的表達,感恩的付出,卻總不能及時。
后知后覺,子欲養而親不在的遺憾,總那么沉痛。
媽媽說:“你不過離家五百米,我就已經想念你了。”
我們缺少愛的表達,我們有很多的秘密,即使是最親近的人,也會有很多的相互不能理解,無法感同身受。
而影子能幫助我們。
“影子”是我們人格善良,勇敢,靈性的一面。它讓主人公有能力去感受自己的不幸,也能體會他人的悲傷。
影子就在我們身旁,請善待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