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在b站上看到一個賬號的名字叫“老師好我叫何同學“的up主,博主的才能簡直讓我驚呆了。博主的主頁簽名是“喜歡做賊有意思的視頻”。
里面有很多視頻是關于高科技、智能的。我一開始是被他的一個“我做了蘋果放棄的產品”這個視頻吸引。
這個被 蘋果放棄的東西是什么呢?這件事還要追溯2017年的蘋果發布會,那時候蘋果公司開發布會說會出一款Arpower,手機可以直接放在上面充電。何同學十分期待這款產品的問世,但是等了4年都沒有等到。結果一查 原來蘋果公司已經取消了這款產品的研發。
不甘心的何同學決定自己做一個出來,而且還要做得更好。他不滿足于做給手機充電的無線充電板,要做一個可以充多種設備的無線充電桌。經過不懈的努力和無數次的失敗,他終于做成了充電桌。不僅如此,他的充電桌都還可以設置番茄鐘,當然在上面坐久了,它還會提醒該休息了。這個充電桌非常的人性化。
何同學不僅動手能力強,理論知識強,而且他的英文也很好。他曾經和蘋果CEO連線視頻采訪,十幾分鐘的采訪他完全脫稿,而且非常流利。他的視頻都是自己做文案剪輯出來的。可以說何同學是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強有力的執行力、流利的演說能力,并且還能把各項知識融會貫通。
未來我們需要怎么樣的人才?更多名校秉承的教育理念是:比起深耕個領域更重要的是學習知識的融會貫通能力與可遷移能力。
在《世界是我們的課堂》這本書里,為我們剖析了未來需要怎么樣的人才。這本書的作者是張華,他原來是《南方周末》的記者。在他有了第三個孩子后,他開始思考要如何教育孩子。后來,他做了個大膽決定,辭職創業轉型做教育。他創辦了“少年商學院”,致力于打造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新型國際化學校。
張華的少年商學院的理念是培養新T型人才。什么是T型人才? T的橫代表的是廣度,代表的是深度。梯形少年的特征有三點:一、既有知識廣度,又有思維深度。二、會跨學科思考又會解決問題。三、既能開放協作,又能自我突破。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出:“雖然世界變得更加相互關聯,但威脅因素始終存在。全球公民教育的作用就是讓所有年齡段的學習者了解這些事全球性的,而不是地方性的問題,并成為更和平、寬容、安全和可持續社會的積極倡導者。”
1、年少就該廣讀書。
莎士比亞說:”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里沒有書,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
讀書的重要性,再怎么強調都不為過。為什么要讀書,讀書可以讓我們和不同年代的人交流,學習古人的智慧,學習智慧的精華。我們也可以和不同時代、不同思維的人通過書的鏈接跨時空、跨空間地對話。
沒有天生對知識不可望,不可求的世界,不好奇的人,為什么孩子會不喜歡讀書?是不是我們的家長引導的不夠,當孩子不愿意讀書時,我們要思考幾個方面。
是不是我們給孩子看的書不符合他當下的認知和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不要勉強孩子去看他不喜歡的書,如果勉強他,他反而覺得讀書是一件痛苦的事。開卷有益,可以讓孩子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書。
作者總結了青少年閱讀ABCD法。
A是accompany陪伴。
我們常常有一個誤區,就是覺得親子閱讀是學前的事,等孩子自己識字后就應該自己讀。但是親子閱讀其實是可以一直持續下去的。
過去我們對親子閱讀的認知比較狹隘,認為親子閱讀就是父母給孩子講故事。其實親子閱讀還有其他的形式,我們可以通過辯論、討論的形式。
當孩子大一點了,可以自主閱讀的時候,父母可以和孩子閱讀同一本書,然后就書中的內容進行討論。全家人進行頭腦風暴。
除此之外還要多讓孩子多讀經典書,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能夠流傳至今一定有他的精華所在。
胡適先生一直主張青少年要多讀書,以“增強自我之心智,了解世界之規律,樹立自由之人格”,而多讀經典,顯然是一條“沒有捷徑的捷徑”。
如果孩子暫時沒有自主閱讀的能力,我們可以通過聽故事、講故事的形式。
2、世界是孩子的課堂,培養孩子更好的融入社會我能力很重要。
首先,我們要培養孩子創意表達的能力。因為教就是最好的學,表達能夠把我們的知識傳播開來會讓我們學得更深刻,才能讓我們對他人產生影響力。
孩子們要做世界的公民,要培養他們為社會解決問題。在科技時代信息技術與數理能力才能更好的解決問題。
適應性與探索力。孩子首先要有良好的適應性,才能坦然面對各種問題,然后想辦法解決問題。
我們家長也要給孩子就有"天才一小時",也就是孩子自我探索的時間,而不要讓學業把孩子的時間安排的滿滿的。
分析與創造力。孩子應該積極地投身到社會中,關注社會問題。通過分析社會問題,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解決一些身邊的事。
領導力與團隊合作力。我們的孩子從小很多事情都是父母包辦。父母總是對孩子說,你目前最重要的事就是讀書。于是,孩子們很多都沒有什么生活常識,在待人接物上也比較拘謹。平時見到人很多孩子都不會打招呼。中國孩子擁有領導力的還是比較少數。在國外的時候,這種對比尤其明顯。
3、除了這些向外的能力培養,我們還應該關注孩子內在力量的培養。
現在的家長會為了孩子的成才會付出很多。但很多人卻沒有去關注孩子的內心成長。孩子關閉自己的內心,當他遇到無法排解的事不會向我們尋求幫助。久而久之,就有可能得心理疾病。現在青少年有心理問題的不在少數。
要讓孩子找到自己的內在驅動力。
一個孩子成才,離不開他的自律。有內在驅動力的孩子自己有目標,他去學習的時候都是動力滿滿的。并且他會主動規劃自己的人生并付出行動。就像何同學這樣,當很多大學生在學校不知道要為什么而奮斗時,他找到了自己想到的事。
而填鴨式的他律,能逼得了一時。逼到高考,高考結束進入大學后父母放手了,他就會迷茫,不知道自己該做什么。
我有一個親戚70后,在他們那個年代,他是一個學霸。那時候他的中考分數很高,原本他可以考高中的,但是因為家里經濟條件有限,下面還有一個弟弟一個妹妹供不起他讀書,他的父親讓他選擇了中專。那時候的大學生少,如果他能夠考上大學他的人生肯定比現在混的好。
沒有考上大學成了他的人生遺憾。后來他有了兒子。他把自己的希望寄托于孩子身上。在學習之上,他對孩子要求很高。他對孩子唯一的要求就是學習,平時從來不讓他做家務。在他的眼里分數才是最重要的,其他一切培訓興趣愛好,都是為了教育局的考試準備的。他說不以分數為目的的學習都是耍流氓。
后來他的兒子考上了一所不錯的大學,但是到了學校他發現自己的校園生活并不那么順利。沒做過家務的他在生活上常常不知所措,沒有怎么交過朋友的他常常形單影只。很多事情他不知道要怎么處理。他一下子失去了方向。
完成了高考的任務,他已經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方向是什么,因為驅動他努力的方向一直是分數。到了大學,他已經失去了前進的動力,后來他就沉迷于游戲。
少年商業學院就是這樣一種線,上線理論和線下實踐結合起來的一種教育體系。旨在培養更好的世界公民。如何培養新時代的孩子,我們可以從張華的這本《世界是我們的課堂》這本書中得到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