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別,能使淺薄的感情削弱,
卻使深摯的感情更加深厚,
正如風能吹滅燭光,卻會把火扇得更旺!
用來形容此刻我的心境再貼切不過了。
夜已深,本已奔波勞累的我,該是睡意深濃,而我確思緒萬千,輾轉難眠。
今天是我跟女兒第三次分別
第一次是斷奶,我離開了2天;女兒那聲聲的哭啼如百爪撓心。
第二次是我出去游玩,我離開了7天;跟女兒視頻看到我時的眼神,有思念,有責怪,有依賴。。。。
今天是第三次,分開的時間會更久。
我不喜歡分離,跟先生,跟家人我都難以接受。
這個源自于我的童年,
我是留守兒童,父母在4歲的時候就出去務工。
每年最開心的就是過年,爸爸媽媽會回來。
每次媽媽回來我都會超級霸道的霸著媽媽,要抱著媽媽睡,甚至還討厭爸爸跟媽媽親密。
親戚們總說我是“嬌嬌女”
每年最難過的時候就是父母離開的時候,哭的不像樣。
每次他們都是用不一樣的方式離開,
有時是大清早我還沒有起床;
有時是我去學校了;
有時是我去鄰居家玩去了;
有時是騙我去拿什么東西;
也有時是直接當著我的面走;
不管是哪種方式,都無比殘忍,都讓我心碎不已。
早上起床看見媽媽沒在,一下就跳起來看看媽媽的東西還在嗎?沒在,眼淚就嘩嘩的流了,整個天空都黑暗了,媽媽就這樣走了,都沒有告訴我,怎么就走了呢。下次什么時候回來呢?
我放學回來發現媽媽不在,東西也都沒有了,肯定又走了,難過的話也不想說,飯也不想吃。
從鄰居家回來發現媽媽東西不在了,找遍家里都沒有看到任何媽媽的身影,我知道,又走了。
讓我去拿東西,我心里就不安,快去快回,我跑的已經很快了,還是沒有趕上,沒能留住媽媽;
有次看見媽媽頭天晚上就收拾好了行李,這次讓我做什么我都不去了,就是跟著媽媽,生怕她又走了,左右鄰居,家里親戚都來做思想工作,幫忙拉開我,我就是不松手,緊緊的拽著媽媽的衣服。拉我的鄰居被我咬,被我踢,被我罵,也還是沒有松開拖住我的手。一個小女孩那時使出了全身的力氣,心里想著拼了命也要留住媽媽。可再大力氣,小女孩又怎么拗得過大男人呢?最終媽媽還是在我的哭鬧聲中離去。。。
直到成人后,我還經常夢見父母離開我,不要我,在夢里我也是死死的拽住不放手,哭喊著媽媽別走!醒來枕頭浸濕一大片。
這種離別讓我在成年后都有很大的影響,談戀愛時不喜歡跟戀人分開,一分開我就鬧;我沒有安全感,害怕被拋棄;直到遇到教練技術,我才開始去看見自己的這個部分。開始一點點去修復內心的傷口。遇到我的先生,也是源自于我的心態轉變,我開始不依賴別人來給于我安全感,而是讓自己看到我是被愛的,我是自愛的,我可以給自己安全感。所以,知道現在我跟先生的相處我都沒有強烈的索取他的給予,甚至有時還能幫助他。
有了女兒后,我竭盡全力不讓她體驗到這種分離的痛,在一歲以內幾乎沒有離開過她,除了斷奶和出黃疸照藍光那幾天沒辦法之外。后面上班了,我每天也都是自己帶著睡,晚上睡覺前會在她耳畔親吻她,并告訴她“媽媽愛你,你是媽媽最愛的小精靈”
起床上班出門前也會跟她說“寶寶,媽媽去上班了哦,大概在你洗澡的時候媽媽就回來了,你跟奶奶在家里玩的開心哦。”
所以,我女兒到現在為止都沒有一次是因為我的離開而哭鬧的。
這次端午節因為奶奶要在老家處理些事情,不得已只能把女兒放在老家等奶奶忙完再一起過來。
頭一天我就開始跟她講:“寶貝,媽媽拜托你一件事情好不好,幫爸爸媽媽在家里陪陪爺爺奶奶好不好,爺爺經常一個人在家里很孤單的,爺爺最喜歡你了,又你陪著一定會特別開心的。拜托你了哦。”我也不知道她那么小聽不聽的懂,就這樣一直重復間斷性的跟她表達。后面等我們真的走的時候,爺爺本來想把寶寶抱走,不讓她看著。我堅持抱著寶寶一路到車邊,才交給奶奶,我希望她能正面面對離別。結果她一點都不鬧,還跟我揮手,飛吻。一直到我看不見了,也沒有看到她哭鬧。反倒我還難受起來了。
我的父母也是很愛我的,但是他們畢竟文化程度不高,那時都是全力解決溫飽問題,哪又什么空閑思考孩子精神層面。所以,長大后我就慢慢釋懷了。
離別是每個人都要經歷的,與父母,與家人,與摯友,與戀人,與孩子。。。
而你是怎么面對它確是特別重要的。
有所表達!
有所尊重!
有所交待!
哪怕分開,愛也能讓兩顆分離的心緊貼凝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