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偶然看見一個與眾不同的綜藝節目《見字如面》。由明星讀信,只單單從聲音感受情感。這,讓我得到了震撼。也有一些些的想法,想要抓住,說出口。
視頻截圖
很久,沒有拿起書本看書了。家里曾經買的書都堆砌的越來越多。只有在家中沒有網絡時,才會想起,我有好幾本買來的書沒有看。
一日,終于有心情,想靜靜的整理這些落滿灰塵的書。
一本一本的拿起,想著,這是什么時候,在哪里,與誰一起,為什么而買的。
翻著翻著,便看了起來,而不能自拔。書本中的情感,真實,與泛黃的紙張一起讓人心受到洗滌。
現在,很多人都很少看書了,曾看過一篇文章,介紹世界各國青少年讀書情況的。其中沒有中國,倒是讓人遺憾。但也能窺見很多真相。日本青少年讀書率很高,但對其中各類知識了解很少,只是讀,卻沒有興趣。德國青少年讀書率低,但讀過之后能了解書本中知識,多數是因為興趣而讀。
興趣,是人們做事,最原始的動力。可我們很久都沒有因為興趣而做什么了。因為生活,因為眼光,因為孤獨。
讀書,其實是我們從小就一直在做的事。是小學時的拼音字母,是中學時了解世界的百科,是大學時與生活息息相關的職業知識。
可是,越長大,越不愿讀書。厚重的書本,藏著的不再是知識和世界。而是捆綁我們的枷鎖。
我們更愿意,在游戲,在社交工具里,花費我們的時間。行萬里路易,讀萬卷書亦是不易了。
最讓我難過的,是看到很多孩子,他們配備的通訊工具,竟也比我更多更好。若要問他們,世界名著知道幾個,倒也會告訴你百度啊。
家中無書,不可怕。心中無書,才可怕。不是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嗎?
書本確在泛黃,它的油墨書香,已經不能招來四方客了。
你還有讀書的興趣嗎?你還記得自己最喜歡的書是什么嗎?你還會喜歡泛黃的這些紙張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