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的書到了,我從十幾本中先找出《斷舍離》看的,這本書早有耳聞,而且我也特別需要。
這本書是日本雜物管理咨詢師山下英子寫的。在我看來書名就很有禪意,而其實這里面也充滿了生活的智慧與生命的禪學。
斷舍離就是通過收拾物品來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內心的混沌,讓人生更舒適的行為技術。
換句話說就是——
通過收拾家里的破爛兒,也整理內心中的破爛兒,讓人變的的開心的方法。
總而言之,斷舍離就是通過收拾自己居住的空間,讓自己從看得見的世界走向看不見的世界。
我從小就是一個不善于收拾家務的人。
平時特別羨慕和佩服把家收拾的井井有條的人。
事實證明,會收拾家的人都是生活有條理的人,更容易感到幸福的人。
老爸因為多年的部隊生活,對內務整理方面那是很有一套,整潔有條理。但那時媽媽收拾家務就不行,原來家里就到處堆著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扔不舍的扔,但用又用不著。我好像遺傳了媽媽的基因。
他倆原來因為這些小事沒少生氣,爸爸脾氣暴躁,看到家里收拾不到位的東西,就揮手嘩啦全給扔地上,我都嚇的不敢吭聲,慚愧的是就這樣也沒培養出我收拾家務的好習慣。
不是不干,我是確實干不好,不知道咋干。這邊的東西挪到那邊,這屋的箱子放到那屋,再看還是覺得滿滿當當的,讓人郁悶!
《斷舍離》中指出,有三種扔不掉東西的人,逃避現實型,執著過去型,擔憂未來型。
我覺得自己屬于第一種逃避現實型。
這種類型的人太忙碌,幾乎沒什么時間呆在家里,所以也沒辦法收拾屋子。多數情況下,這種人都是對家庭有所不滿,不愿意待在家里,所以就找各種各樣的事,讓自己忙碌起來。加上家里亂七八糟的,所以就更不想待在家里了。慢慢地,在這樣的惡性循環里越陷越深。
想想自也確實平時比較忙碌,呆在家里的時間少,其實我愿意待在家里,看書,看電影,寫東西,但家里亂七八糟的環境,總是讓自己難過,有時間也不知道從何下手,所以就一天天的湊合了下來。其實心里是郁悶的。
剛結婚的時候,房子是新的,家具是新的,沒用東西也還不多,所以還看得過去。
后來孩子出生加上工作忙碌,還有就是不舍得扔東西,導致一些沒用的東西越來越多,自己不怎么會整理,歸類。所以同樣的東西,每個房間都有,小盒子,舊衣服,包,看過的雜志,本子,筆……
每次到朋友或親戚家,看到他們收拾的干凈利落的房間,我都會特別羨慕,深感自己的失職。
每次也是攢了時間和力氣去收拾,確真的頭大無比,有時就半途而廢,有時收拾好沒兩天就又變回了凌亂的場景,總是非常沮喪!
于是只能心里煩悶著,肢體麻木著,每天逃離著,自相矛盾著……
不會收拾家讓自己有時充滿自卑,不愿收拾家又讓自己自責,看到凌亂又抓狂無比,嘟囔著,你看這亂的,咋收拾!咋收拾!
特別是找東西,家里每天都會有找不到的東西,重要的或不重要的,每每都會影響心情。
沒有條理,不會整理,反映在工作方面,總是會多做許多無用功,頭腦思路不夠清晰,影響工作效率。
其實老公收拾東西還是不錯的,原來談戀愛的時候,他自己住的出租房屋雖然很小但確井然有序,干凈利索。但婚后我們確在窩囊凌亂的路上越走越遠,我想可能和我們的懶惰和逃避有一些關系……
如今女兒也長大了,自己一個房間,在大環境影響下也是亂的沒有章法,隨手亂丟亂放,找東西時手忙腳亂。
所以想想很可怕,這種惡性循環會影響到身邊的人,下一代甚至下下一代。
而且聽說也影響風水。
除掉廢物,垃圾,灰塵,就能徹底除掉停滯運與腐敗運。
所以早該徹底的斷舍離了。
看了這本書更加充滿信心了,看人家通過整理收納總結了這么多有用的方法和道理,舉行了那么多的講座,影響了這么多人。
我要開始行動,一點點地來,先從客廳開始吧!讓家真正變成心靈放松的地方。
活著就是不斷選擇的過程。
物品是一面能映照出真實的自己的影子,直面物品就是直面真實的自己。
扔掉不需要的東西,收納歸置好有用的東西,打掃好居住的環境,最終清理好自己的心境,變的輕盈自信!
les't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