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風箏的人
推薦指數:五星
內容簡介?·?·?·?·?·?·
12歲的阿富汗富家少爺阿米爾與仆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在一場風箏比賽后,發生了一件悲慘不堪的事,阿米爾為自己的懦弱感到自責和痛苦,逼走了哈桑,不久,自己也跟隨父親逃往美國。
成年后的阿米爾始終無法原諒自己當年對哈桑的背叛。為了贖罪,阿米爾再度踏上暌違二十多年的故鄉,希望能為不幸的好友盡最后一點心力,卻發現一個驚天謊言,兒時的噩夢再度重演,阿米爾該如何抉擇?
故事如此殘忍而又美麗,作者以溫暖細膩的筆法勾勒人性的本質與救贖,讀來令人蕩氣回腸。
讀后感分享
喜歡一首歌,也許是因為這首歌正好唱出了你的心情;有感于一篇文字,也許是因為文字里道出了你的故事。
讀完《追風箏的人》,我最大的感觸就是通過主人公經歷的種種,看到了一個人的成長,內心世界從狹隘,幼稚越來越走向完整,成熟的過程。不置可否,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因為種種原因,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犯過錯,心里埋下了不為人知的秘密,可能是自己做過的一些難以啟齒的卑劣事跡,也可能是傷害了不該傷害的人后的深深懊悔……背叛與救贖,失去和追尋,貫穿我們的成長。一次又一次的翻新過去的自己,只為更好的走向前方,誰能說,成長,不是與自己的一場博弈呢?
放風箏,追風箏。兩個男孩的友情由這里起,也由這里結束。
風箏的脆弱好似兩人關系的寫照,一主一仆,永遠有著身份地位高低的區分。哈桑對阿米爾的忠誠總讓人心痛,他坐在樹下仰著頭認真聽少爺阿米爾念故事;他為了幫少爺撿回那個藍風箏,被一群惡霸孩子堵在巷子里毆打得渾身是血;他即使明知被栽贓“偷竊”,卻還是不肯說出真相只是不住地掉眼淚。有人說,他這是愚忠。我更愿意相信這是一個孩子的赤子之心,因他一直把阿米爾認作“朋友”,為你,千千萬萬遍。
說出來好像很欠揍。阿米爾當時陷害哈桑的做法和動機,我能理解他。自己是一個完美主義的人,在一些情境里,也算是眼里容不得沙子。往往,越珍視越喜歡的東西,就越容不得一點點瑕疵。對與錯的界限,劃分得太過明顯。不是對,當然就是錯了。正因如此,阿米爾在那件事后不敢面見哈桑,其實真正不敢面對的是當時懦弱,卑劣的自己。小孩子的內心裝的東西不多,一丁點的小事都可能被放大了無限倍來看。更何況哈桑就和自己住在一個屋檐下,每天面見他一次,就是被提醒了一次自己卑劣,自私的另一個自我。想必換做成人也沒有人愿意經受這樣反復的折磨。
有人說,人都是壞的,只是壞的程度不一樣。
換個角度來看,我們也可以說,人都是好的,只是好的程度不一樣。
小說結局的安排獨具匠心。阿米爾喜歡的女子,在結婚前告訴他關于自己過去的事情,問他還能不能接受她。阿米爾回答說“當然”,看到這里,我的喉頭一陣哽咽。一個人,得要經歷多少苦難與折磨,才能慢慢將棱角抹去,丟掉執拗與自私,學會忍耐,學會平靜地接受遺憾,接受不完美。成長的得與失,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但是,無論如何,我們還是長大了,或者說,我們還是在成長中了。
只是,那些逝去的,是不是可以再回來身邊。
我追。一個成年人在一群尖叫的孩子中奔跑。但我不在乎。我追,風拂過我的臉龐,我唇上掛著一個像潘杰希爾峽谷那樣大大的微笑。
我追。
我追。我追。
一日難再晨。人生能有幾個十年,又有幾個人能在十年里陪你成長,用盡心力取悅你,為你歡喜為你憂。為你,千千萬萬遍。
您的贊是對我最大的鼓勵,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