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順其自然之道——《黃帝內經的智慧》閱讀筆記

關于作者:徐文兵,1966年生于山西大同,自幼隨母親魏天梅學習中醫。1984年考入北京中醫學院中醫系,1990年大學畢業后留校工作。1997年赴美講學。1998年回國后辭去公職,創辦北京厚樸中醫藥研究所,從事傳統中醫理論的研究和教學。

關于本書:這是一本從教你如何遵守自然之道讓人活得又長又高質的簡單易懂之書,通過日常調節飲食、起居,遵守自然之道路,讓人活得“順暢”之書,更是應季應人的生活哲學。

關于收獲:

1.什么叫“養生之道”?

我們想一想,當你養一盆花,養一個寵物的時候,是不是要先了解它的本性是什么,而不能順著自己的心情養。你覺得它渴了就澆水,你覺得它餓了就施肥,可是由著自己的性子養這些植物的時候,最后的結果是什么?養花養成花盆了——植物都死了,花盆留了一堆。所以,養生的基本要求是,你要了解它的本性。

養生之道的“道”指的是方向。“道”字上面是“首”,代表人的頭;底下是“之”,代表方向。養生之道,就是要掌握人或自然的本性,知道往哪兒努力。

2.什么叫“動”,什么叫“作”呢?

繁體字的“動”是這么寫的——“動”,左邊是“重”,右邊是“力”。它指的是用我們的腳發力。“重”的左邊加一個“足”,就是“踵”,腳后跟的意思。道家還有個說法叫“踵息”,意思是說腳后跟也會呼吸。所以說,動是指動腳。

而作呢,是五指張開,是指動手。作業、作品、作坊等指的都是動手。

3.為什么現在年過五十的人動作皆衰的不多,猝死的多?

人有一種自我保護的本能,當氣血不夠的時候,先保護誰呢?人會先保護重要的部位,也就是我們的軀干,保證身軀的氣血供應,流向四肢末梢的氣血減弱。

現在我們有高科技,有手段,比如,健身房,為什么呢?有的人手腳不靈便的時候要去鍛煉,強迫自己把氣血從軀干分流到四肢,動作顯得還是那么矯健,可是供應心腦的氣血不夠了。所以,現在的很多人不是動作皆衰,而是猝死。

4.什么叫“健身”呢?

我們中國人傳統的健身方式,不是現在的人在跑步機上運動,而是站樁——站得像樁子一樣,手腳都不動。那么哪兒動?所有的胃腸開始蠕動,這叫“健身”。而現在的“健身房應該是“健體房”。

現在的人為什么不懂如何正確健身呢?因為活得太自我、太刻意,不愿放棄后天的那套東西。所以,讓身心回歸自然。方向對了,比什么都重要。

5.什么叫“知道”?

我們現在把“知道”當成一個動詞來講,其實它是一個動賓詞。什么是道呢?首先,可以理解為自然變化的規律。你順著或者你打算順著這個規律走的前提是,你要知“道”。自然界的變化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道法術器”“道”是天道“法”是人定的,就是說你應該怎么跟著“天道”去做;“術”是技術層面上的操作方法;“器”是指有形的物質或工具

6.食飲有節?

“節”!節制、節奏。

首先,節的本意是停頓。我們說“過年”“過節”,其實就是停頓一下,別太辛勞。岐伯在這里講的是,第一,吃什么、喝什么,要跟著節氣走。

第二,吃飯要講節奏。胃是一團肌肉,有節奏地蠕動著,你順著它的節奏一點一點地吃、慢慢吃,這時誰作主?胃作主,它會掌握節奏。結果你狼吞虎咽,完全打亂了這個節奏。食飲無節。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