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旺才:
今天你準時6點起床,真是好樣的,但看得出你還是有點困。昨天回到家都快9點了,你看爸爸在用一個畫圖軟件,于是也要去玩玩,也不知怎么的,關(guān)燈時已快9:30了,然后你還要再同我聊聊,我的焦慮不免又起來了。要想早上輕松起床,晚上早睡才是關(guān)鍵啊。當晚上你還想干什么時能不能為明天想想?能夠自律很重要啊。
今天要同你聊聊《學習之道》里有關(guān)拖延的知識。我將分成幾部分同你分享,今天先分享第一部分。
拖延是我們這個時代人的最大毛病之一,有太多事讓我們分心了。
記得你上次同我說讓我?guī)兔Σ椴檫M英語尖子班的規(guī)則,結(jié)果我一次次拖延,打卡都快過半了,我還是沒有給你答復(fù)。你是不是很不開心?認為媽媽好拖拉,是啊,我真正去做了也就幾分鐘的事,但好像媽媽手頭總有別的事……。
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學習有兩個過程:一是短暫的學習期,這是“神經(jīng)磚塊”凝固的過程;二是學習期之間的間隔,就是“思維水泥”凝固的過程。這樣你要掌握好知識你就必須掌握好學習節(jié)奏,需要掌控好拖延。
往往我們拖延的是讓我們感到不安的事情。比如恐懼數(shù)學的人會回避數(shù)學,因為僅想到數(shù)學就很畏懼,面對數(shù)學時,大腦中的痛覺中心就會被激活。記得你以前最沒信心的是語文,最有信心的是數(shù)學,所以回家做作業(yè)你幾乎每次都先做數(shù)學,總把語文作業(yè)放最后。
其實令你痛苦的就只是預(yù)感本身,當真正開始學語文時,痛苦就消失了,對一項任務(wù)的恐懼會比這項任務(wù)本身消耗更多的時間和能量。
人們往往討厭自己最不擅長的,因而討厭做自己不擅長的事。但如果你開始對某件事游刃有余時,自然就會樂在其中了。
我們來看看大腦是如何拖延的?我們舉個例子,是虛構(gòu)的,別對號入座哦。放學了,我回家后坐在書桌前,我拿出家作本,今天怎么有小練筆,哇,還有一大段的課文背默。好吧,我先做數(shù)學吧。怎么這么渴,嗯,先去喝點水。到廚房喝了點水,看到紅紅的櫻桃,抓了一把下樓,吃了幾顆,做了一會兒,數(shù)學做完了。這時又想起學校里一個有趣的事,媽媽正好走來,就立馬告訴媽媽。過一會又做了英語,怎么想上廁所了,于是有又上了廁所,毛毛走過來蹭蹭我,喔,它肯定渴了。給它打開水龍頭,看毛毛慢慢喝起來。回到書桌前,該做語文了,突然想起明天還要帶什么,馬上起身找好,放好,對了,再帶本課文書,這書真好看,我又捧起課文書看起來。再一看時間2小時過去了,怎么作業(yè)還沒完成。
想想語文作文,我大腦的疼痛區(qū)域開始亮起來。當注意力從作文溜到其它有趣的事比如櫻桃上時,腦袋就不疼了。
這就是典型的拖延癥。每次想到不怎么喜歡的事都會激活大腦中的痛覺中樞,所以我們會逃到更開心的事情上。
拖延所提供的片刻興奮與解脫是乏味現(xiàn)實的避風港。因此,我們輕而易舉地欺騙了自己,如上網(wǎng)查資料比做作業(yè)更高效地利用時間;語文需要死記硬背,我記性不好,學不好是天經(jīng)地義的;考試前很久就開始學,我會忘的等等。
我們很容易陷入拖延的陷阱里,任自己沉淪于拖延的舒適反應(yīng)中。久而久之,習慣于拖延的你一碰到一點點小困難就會不由自主地尋求那短暫而微小的愉悅感。這種習慣會讓你漸漸失去從前的自信,最后干脆不再指望能提高學習效率了。
這就是為何拖延癥患者總宣稱自己壓力大,身體差,表現(xiàn)不好。拖延癥患者起初也只是拖延了一點點,可一次又一次地拖延最終讓他們深陷泥塘。拖延就像服用微量毒藥,一時看不出影響,但日積月累,危害極大。
好吧,我覺得我自己身上就有很多拖延癥的癥狀,你要幫助我克服這些壞習慣哦。這一點爸爸做得很好,凡是他計劃好的事情他一定不拖延,一定按部就班的完成。下一次我們來探討如何克服這個壞毛病。
愛你的媽媽
2017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