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旺才:
今天你生病的進程又有了變化,喉嚨不太疼了,卻流起了清鼻涕。一般來說,感冒是一個能自愈的過程,都得歷經7天,專家研究,其實藥沒用,不管怎么都得7天。好吧,既然生病了,我們就泰然接受,多喝水,多休息,接受它必經的過程。
人們說生老病死是世界上所有人都必須經歷的,這是自然規律,當我們不了解時會恐懼,但當你相關的知識了解的越多,就越不會恐懼,面對時也更有方法,最大限度的降低“損失”。寫到這突然想到陳默教授說到的一點,她說一般非專業人士會直接拷貝父母的相處模式,一個女兒小時很討厭自己媽媽對待爸爸的方式,但她自己長大了她也會以這種自己曾經痛恨的方式對待自己的丈夫。這是一種繼承,而我好奇的是,專業人生會怎么跳出怪圈?這就是知識的力量,受過專業教育的人就會主動彌補父母輩的教育缺陷,最終能完善自己。而沒有受過相應教育的人可能終身飽受家族留下來的錯誤觀念的折磨。
我想說的是,你現在學校里學的語文,數學,英語,美術,體育等等的教育,考試都不是最終目標,它們的根本目標就是培養你們成為身心健康,能完善自己,能實現自我價值并成為對這個世界有用的人。想想是不是這些課變得生動起來了?所以沒有主副課之分,都是你成長的道路上需要汲取的養份。當然,你們成長所需要的養分不僅僅來自于課堂,還有很多是課外的,你們最終是要到社會這個大學的,這將是你們終身的課堂,你們將是終身的學習者。
今天我在看我們成人讀書會推薦的書,喬希·維茨金寫的《學習之道》,其中關于整體理論和漸進理論一章同你分享。
發展心理學家把智力分為整體理論型和發展理論型。整體理論型的孩子認為他的能力與生具來的,會說我這方面很聰明。而發展理論型的孩子認為通過自己努力,新手也能成為大師,他會說,我應該更努力一點才是。
研究人員做了一個實驗 ,第一次,給小朋友們出簡單是數學題,大家都答對了。第二次,給小朋友們出超出他們能力的題,結果都答錯了。第三次,再次給他們出簡單的題。知道什么結果嗎?幾乎所有發展理論型的孩子都輕松答對,而整體理論型的孩子因為第二次受難題打擊,簡單的題目都答不上來,他們的自信心嚴重受挫。
這個結果非常令人吃驚,結果與智力水平并無太大關系。整體理論型的非常聰明的孩子與那些不太聰明的漸進型孩子比,在接受挑戰時更急躁,他們容易采取“無助反應”,因為他們需要一直追求、維持一個完美的形象,而這一形象卻那么輕易被擊碎。
如果一件事我們總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更努力些就好,這就是漸進理論型。如果總認為是別人的問題,總是外界環境的這樣那樣的問題就是整體理論型。你希望自己是一個什么樣學習型的孩子呢?
今天也許生病的原因,吃完晚飯后你明顯學習效率低了,英語課文看了很久也沒背下來,我又開始著急了,真對不起,一方面已經八點半了,該睡覺了,一方面你的作業處于停頓狀態,另一方面你生病更應該多休息,你能理解媽媽的著急嗎?最后我讓你先抄上去,明天再補默。你說你們班有一半的人默寫都是抄的,連學習好的人也有抄的,這一點你跟他們很不一樣,每次學校的作業你都認認真真地完成,所以你的學習是很穩的,記住,你所有花過的力氣都不會白費。明天,等睡了一個覺以后,我們再來補上該做的作業好嗎?
? ?愛你的媽媽
? ?2017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