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 43

第9章 清式建筑做法

一、大木作

1.概說

(1)大木的含義

大木是指木構架建筑中的主要承重部分,如柱、梁、枋、檁、斗栱等。

(2)清式大木做法

清式大木做法可分為大木大式和大木小式兩類。

①大木大式

a.使用斗栱的大木大式建筑有時稱為殿式建筑,一般用于宮殿、官署、廟宇、府邸中的主要殿堂。

b.面闊可自5間多至11間,進深可多至11桁。

c.可使用周圍廊、單檐或重檐的廡殿、歇山屋頂、筒瓦或琉璃瓦屋面、獸吻和斗栱。

d.建筑尺度以斗口作為衡量的標準。

②大木小式

a.用于次要房屋和一般民居。

b.面闊3間至5間,通進深不多于七檁,大梁以5架為限。

c.只用單檐懸山和硬山及以下屋頂,不用琉璃瓦和斗栱。

d.建筑尺度依明間面闊及檐柱徑為標準。

2.建筑主要尺寸的決定

(1)建筑平面

①大式建筑

a.根據建筑的類型選擇斗栱的大小和出跳的多少。

b.根據每攢斗栱寬度為11斗口,斗栱挑出每跳為3斗口,計算出建筑的各間面闊和斷面進深。

②小式建筑

a.定明間面闊,次間減一尺,梢間再減半尺到一尺,或次間為明間的八折,梢間為明間的六五折或七折。

b.出檐長按檐柱高三折,檐步按檐柱徑5倍計算,金步按檐步八折或同檐步,脊步仿此。

(2)建筑高度可分為臺基、屋身、屋頂三部分。

①臺基高度

a.含義臺基高度為由地面到階條石上皮,清式做法中稱為臺明高。

b.標準普通臺基高等于檐柱高的15/100,特殊的根據實際情況另定。

②屋身高度

a.大式建筑包括柱礎、柱身和斗栱的總高,柱礎高為檐柱徑之2/10,折合1.2斗口;柱高70斗口。

b.小式建筑柱高為明間寬的4/5或柱徑的11倍,柱下若用鼓鏡柱礎,其高為1/5檐柱徑。

③屋頂高檐口下至正脊上皮的距離,實際是根據各步架舉高與屋脊形式等決定。

3.舉架

(1)清式建筑各步舉高清式各步距離在多數情況下相等。

(2)相關規定

①五舉,表示此步升高是水平距離的0.5,六五舉即0.65。

②屋面坡度愈往上愈陡,除亭、塔等攢尖頂外,一般建筑的脊步規定不得超過九舉,否則不利鋪瓦。

③計算程序由下而上,與宋式相反。

(3)注意事項飛檐一般不設舉高,飛椽置于檐椽之上,自然形成約三五舉的坡度。

4.廡殿頂推山以九檁廡殿為例,設各步架原來水平投影距離都為X,則山面推山后的各步距離,可依下列步驟求得:

(1)山面檐步不推(即下金檁不推),距離仍為X。

(2)山面中金檁推出1/10步架,即X/10。推山后的下金步=X-X/10=9X/10。

(3)將山面中金檁已推出處的由戧線延長,交上金檁線于一點。由此點沿上金檁線再推出1/10步架,即得推山后上金步距離。

(4)脊步推法仿此。

5.歇山頂收山

(1)收進距離依立面要求和山面結構而定,一般山柱中心線距山花板外皮一檁徑(4.5斗口),距采步金梁一步架(22斗口)。

(2)結構方法用增加扒梁(或順梁)和采步金梁來解決。

①承采步金的短梁,若后端插在金柱上,就叫順梁。

②后端架在五架梁或七架梁上的稱為扒梁(宋名丁柎)。

③置于角部其位置與角梁相垂直的,叫抹角梁。

④與角梁同方向的叫遞角梁。

6.懸山頂挑山(1)含義懸山頂挑山是將懸山建筑兩山的檁頭,向山柱(或山墻)外伸出四椽四檔(即椽間空檔)或1/3檐柱高的做法。

(2)做法

①山面的搏風板用來遮護檁頭并起裝飾作用,寬度為8斗口,厚1.2斗口。

②表面涂朱紅或栗殼色油漆。

③在山尖處有的用懸魚作裝飾,并在檁頭部位釘以銅釘。

7.攢尖頂

(1)形式有方、圓、五角、六角、八角等形式。

(2)單間方攢尖亭

①尺寸

a.檐柱高等于80/100面闊,柱徑等于七/100面闊。

b.檐步=脊步=1/4面闊,檐步高五舉,脊步高七舉或七五舉。

②做法

a.檐柱間用檐枋聯系,出頭作成霸王拳或三岔頭式。

b.在角柱處45°放置花梁頭,然后沿檐枋方向放檐檁,枋與檁間施墊板,并以榫頭插入花梁頭內。

c.檁上再斜放抹角小梁四根,梁中央放木墩(交金墩),以承金檁及墊板,老角梁的尾端也搭在這里,由此出由戧,按脊步舉高,四面斜撐頂部的雷公柱,以承寶頂。

8.柱

(1)含義

柱為主要垂直承重構件,屋面荷載自上而下經此傳至基礎。

(2)分類

依部位可分為檐柱、金柱、中柱、童柱等。

(3)清代柱的特點

①檐柱、金柱、中柱等的斷面大多為圓形,柱體平直,僅在上端作圓角小卷殺(約為柱徑的3/100)。

②南方建筑梁架上的童柱,常作成斷面不等的梭殺,形狀如長形之瓜,故又稱為瓜柱。金柱又稱老檐柱,高度隨舉架,柱徑6.6斗口或檐柱徑加2寸或1寸。

③重檐金柱或內檐金柱,柱高等于檐柱高加檐柱斗栱高再加重檐高,柱徑為7.2斗口;中柱高隨舉架,徑等于7斗口;童柱高隨梁架,徑等于6.6斗口。

④柱頭上直接放置梁架或大斗時,上端須開饅頭榫(若有平板枋則不用)。

⑤柱腳做管腳榫插入柱礎,它們的長度都是柱徑的3/10。

⑥童柱下要做雙榫,長、寬亦為柱徑的3/10,厚減半,兩榫間距離一斗口或一椽徑(1.5斗口)。

9.斗栱

(1)用途大式建筑中用斗口寬度作建筑及構件尺度的計量標準,單材的高、寬比為14:10,足材為20:10。

(2)等級

斗口按建筑等級分為十一等。

①一等斗口:高8.4寸寬6寸。

②二等斗口:高7.7寸寬5.5寸。

③三等斗口:高7寸寬5寸。

④四等斗口:高6.3寸寬4.5寸。

⑤五等斗口:高5.6寸寬4寸,用于城樓。

⑥六等斗口:高4.9寸寬3.5寸。

⑦七等斗口:高4.2寸寬3寸。

⑧八等斗口:高3.5寸寬2.5寸,用于殿宇。

⑨九等斗口:高2.8寸寬2寸。

⑩十等斗口:高2.1寸寬1.5寸。11十一等斗口:高1.4寸寬1寸,用于小建筑。

(3)斗栱具體尺寸和形狀

①尺寸

a.栱的尺度依斗口。

b.斗栱高度由坐斗底算到撐頭木上皮。

②形狀

a.外檐斗栱外出翹、昂、耍頭;內出翹、菊花頭、六分頭、麻葉頭。

b.室內斗栱多用品字斗栱,兩端出跳對稱,均用翹而不用昂,僅耍頭后尾作麻葉頭。

c.溜金斗栱多用于宮殿、廟宇的徹上明造屋宇,外跳和一般平身科相同,內跳用斜上的菊花頭、六分頭和秤桿等。

第一,后尾搭在金柱內額上,與外跳構件不生聯系,完全不起結構作用,稱為“落金”做法。

第二,后尾下無承托,而支撐于金桁下,稱為“挑金”做法。

10.粱

(1)含義

梁是建筑中的水平受力構件,常支承于二柱頂端或其他梁枋上。

(2)分類依部位有大梁、抱頭梁、角梁、抹角梁、遞角梁、順梁、扒梁、采步金梁等。

①大梁(大柁)

a.大小、長短常依梁上所承之檁數為準。

b.長度為其上總步架長的和再加二個檁徑。

c.斷面高、寬比按清工部《工部工程做法則例》為10:8。

d.將距大梁梁頭1.5檁徑處的梁肩削去3/10檐柱徑的厚度,再在梁高1/4處開半圓形桁與寬度為3/10檐柱徑的墊板榫槽。

e.南方蘇州地區建筑的大梁分為扁作和圓作,斷面尺寸按圍長計算。

②抱頭梁

a.小式大木抱頭梁

長為廊步加二檁徑,梁高與梁寬分別為檐柱徑的1.5倍和1.2倍,梁頭做法同前。

b.大式大木抱頭梁

第一,有斗栱的稱桃尖梁,長度為廊步加正心檁至挑檐檁間距離(六斗口),再加挑檐檁至梁尖的六斗口和梁尾插入金柱的榫長(金柱徑六.六斗口)。

第二,為了便于擱在斗栱上,梁的斷面在正心枋內、外有所不同,以內高7.75斗口,寬6斗口;以外寬4斗口,桃尖部高5斗口,并作出鋒二折。

③角梁

a.大式老角梁的斷面高4.5斗口,寬3斗口。

b.梁的長度可按老角梁頭至挑檐檁、挑檐桁至正心桁、正心桁至金桁間距離及后尾四段水平投影長度之和,再求其實際斜長即得。梁長=[(2/3×3六斗口)+2(x×3斗口)+2(檐步距離)+6.6斗口]secΦ式中x為斗栱出跳的拽架數;檐步距離為22斗口;Φ為角梁斜度(檐步等于30°)。

c.老角梁頭作成霸王拳式樣,后尾作三岔頭。

d.仔角梁置于老角梁上,用暗銷相結合,其寬度與老角梁一致,長度從老角梁頭再起翹延出一段。延出長=(1/3檐平出+一椽徑)加斜e.小式角梁起翹高度一般為四椽徑或六斗口(自老角梁上皮起,止于仔角梁大連檐下皮)。

f.在仔角梁底與挑檐桁上枕頭木相交處,兩側各開開一凹槽,斜上至金桁背,以容納翼角椽尾。槽長按椽數×0.8椽徑,寬一椽徑,深七椽徑。

g.南方做法可以江蘇蘇州一帶的水戧發戧和嫩戧發戧兩種形式為代表。

第一,“戧”的含義“戧”是指建筑的戧脊,“發戧”就是起翹。

第二,“戧”的特點與實例。

11.枋

(1)含義枋為水平承重及聯系構件,斷面及尺度常相差較大。

(2)分類有額枋、平板枋、檐枋、柱頭枋、隨梁枋等,其中額枋和平板枋較常見。

①額枋

a.大額枋高6.4斗口,寬5.4斗口,長度為開間寬減半個檐柱徑。開榫用大頭榫(鴿尾榫),榫大頭寬為枋寬的一半,即2.7斗口;小頭為枋寬的1/3,即1.8斗口。榫長為柱徑的1/4。

b.轉角處的大額枋稱為搭角大額枋,因伸出柱外,所以較正身大額枋長一搭角榫及霸王拳。霸王拳的高度為額枋高的8/10,榫寬為檐柱徑的3/10。

c.小額枋高4.8斗口,寬4斗口。榫寬2至1.3斗口,其他做法均同大額枋。

d.大、小額枋間施由額墊板,長隨凈面闊加榫,高等于一檁徑(4.5斗口),厚1斗口。

e.小式用檐枋,高等于檐柱徑,寬為其4/5。

②平板枋

a.又稱坐斗枋,高2斗口,寬3斗口,長依各間面闊加榫頭,榫寬,1.5斗口。

b.平板枋與大額枋間用暗銷連固,轉角處出頭,長與大額枋的霸王拳平齊。

12.檁(桁)、椽

(1)含義檁、椽為直接承受屋面荷載之構件。

(2)尺寸與形狀

①大式正心桁直徑4.5斗口,長隨間廣另加榫,搭角處伸出一檁徑。金桁、脊桁徑均為

4.5斗口。挑檐桁徑三斗口。小式檁徑均為一檐柱徑。

②脊桁上置六角形斷面的扶脊木(徑四斗口),以脊樁固定于脊檁背。在扶脊木兩側朝下之傾斜面上,均開椽窩以插腦椽。

③椽徑1.5斗口。檐椽圓形斷面,伸出長度為上檐出的2/3;飛檐椽方形斷面,伸出長度為上檐出的1/3。上檐出在大式為21斗口(自挑檐檁中線到飛檐椽頭),小式為3/10檐柱高。

④角部的椽自金桁(檁)中線起向角梁呈放射形排列,并逐漸升高,與老角梁上緣平齊。

a.必須削尖各椽椽尾,并將飛檐椽作成折線形(各飛椽的斷面、長度和折度都不同)。

b.在挑檐桁(檁)和正心桁(檁)上放置枕頭木,使角部屋面緩曲升起,從各方面看都像展開的鳥翼,所以稱為翼角檐椽,此部的飛檐椽都有起翹,所以稱為翼角翹飛椽。

⑤南方的嫩戧發戧起翹很高,當飛檐椽接近角部時,為了與嫩戧取得一致,也必須有很大的翹角,因此不得不斜立在角部之檐椽(摔網椽)上,稱為立腳飛椽。

13.檐口

(1)檐口出現的原因硬山或懸山建筑如有飛檐椽,則在檐椽端部上方置通長里口木,但各建筑之翼角處屋面因起翹形成曲面,無法放置長直之里口木,故改用小連檐及閘檔板。

(2)清代里口木尺寸

①高一椽徑加1.5望板厚,寬一椽徑。

②其上依各飛檐椽之位置分別挖出凹椀。

③飛檐椽卡入后,其上表面與里口木上表面齊平。

④小連檐厚為1.5望板厚,寬同里口木。

⑤閘檔板高同椽徑,厚為0.2椽徑,寬度略大于飛檐椽檔。放置時先在椽側各刻出凹槽,再將閘檔板嵌入。

⑥飛檐椽頭釘連檐(將斷面為1.5斗口×1.8斗口木條斜鋸為二)及瓦口(高1斗口,厚0.6斗口)。

⑦釘時連檐須距椽頭1/2斗口,稱為雀臺。

⑧其后再鋪望板或望磚。望板有橫望板(垂直于椽鋪放)與順望板(平行于椽鋪放)兩種。橫望板厚1/5。椽徑,順望板厚1/3椽徑,寬2椽徑。

二、石作與瓦作

1.臺基

(1)計算方法建筑的通面闊和通進深尺寸決定后,再加下檐出建筑的通面闊和通進深尺寸決定后,再加下檐出(等于上檐出的3/4~4/5),即可得到臺基的平面尺寸。

(2)尺寸與構造

①普通臺基高度(由土襯石表面至階條石上皮)為檐柱高的15/100~20/100。

②基內填土夯實,柱、墻及土襯石下作灰土基礎或碎石基礎。

③角部立角柱石(厚、寬同階條石),其間砌磚或陡板石與角柱齊平,上再蓋階條石。

④柱基礎上砌磚磉墩,再放附鼓鏡的柱頂石,它的長、寬為柱徑的二倍,厚等于柱徑。

⑤柱頂石上之鼓鏡,高1/5柱徑,也有用鼓墩或帶石躓的其他形式。

(3)面積較大建筑的臺基面積較大的建筑室內地面往往不易平整,所以常依柱網將地基劃分為若干區,砌以攔土墻(地龍墻),再填土夯實。

(4)墁地

①地面鋪磚,稱為墁地,可用條磚或方磚,后者在居住建筑中用1.2尺或1.4尺見方的,宮殿、廟宇用1.7尺或2尺見方的。

②鋪時依柱中軸線向兩側砌放,但明間中心線應對磚心或磚縫,講究的用磨磚對縫,使磚縫極細,膠合料用細石灰灰漿。

(5)須彌座

①高級臺基用須彌座,內填碎石及土,外包條石,一般只用一層,特殊隆重的可用3層。

②清代官式須彌座按比例分為51份。

a.組成自上而下,由上枋(9份)、皮條線(1份)、上梟(6份)、皮條線(1份)、束腰(8份)、皮條線(1份)、下梟(6份)、皮條線(1份)、下枋(8份)、圭腳(10份)組成。b.特點表面飾以卷、草、蓮瓣、聯珠、如意頭等,一般用青灰石,高級的用白石(稱漢白玉)雕成,總高取地面至斗栱耍頭下皮距離的1/4。

2.踏步

(1)常見踏步垂帶踏步,一般布置在明間的階下,且垂帶石中線與明間檐柱中線重合,踏跺寬1~1.5尺,厚0.3~0.4尺,垂帶石尺寸同階條石(寬度為下出檐減半個柱頂石,厚為4/10本身寬),側面之三角形象眼處,以磚、石平砌,或置立放之陡板石。

(2)隆重踏步在二踏道間設御路,它是一塊長度與垂帶石相同的石條,寬度為長的3/7,上刻龍鳳、云紋等,故又稱龍鳳石。

3.欄桿

(1)做法先在臺基或地面置地柎,再在上立望柱、欄板和抱鼓石。

(2)清式石欄桿的特點

①二望柱間只用一塊欄板。

②欄板都采用單勾闌形式,沒有宋《營造法式》中的重臺勾闌式樣。

③望柱頭的變化很多,柱身相對縮短。

④欄桿結束處大多用抱鼓石,該石比例較前代為長,少數也使用戧獸(靠山獸)的。

⑤欄板用整石鑿成,以榫嵌插在望柱和地柎內。

⑥欄板裝飾極少用人物或寫生花,大多素平或僅刻簡單的海棠紋。

4.墻垣

(1)山墻

①位置

位于建筑兩端,除硬山建筑外,均止于檐下,硬山山墻之立面可分為裙肩、上身和山尖三部。

②清代北方官式硬山建筑規定

a.山墻厚度為檐柱徑的2倍加2寸,收分為檐柱高的1/100。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8,345評論 6 531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494評論 3 416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6,283評論 0 374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953評論 1 309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714評論 6 41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186評論 1 324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255評論 3 441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410評論 0 288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940評論 1 335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776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976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518評論 5 35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210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642評論 0 26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878評論 1 286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654評論 3 391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958評論 2 373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1) 十三天 —— 構成佛塔頂端相輪的層狀結構。 2) 三角尖頂 —— 兩弧間形成的突起,特別指石造的...
    槑槑啊閱讀 665評論 0 1
  • 第8章古代木構建筑的特征與詳部演變 一、臺基、踏道、欄桿、鋪地 1.臺基依照使用功能和外形,大體可分為普通臺基和須...
    槑槑啊閱讀 2,294評論 0 1
  • 三、佛塔經幢 1.佛塔 (1)概述 ①地位仿我國傳統的多層木構架建筑,出現較早,是我國佛塔中的主流。 ②歷史發展 ...
    槑槑啊閱讀 879評論 0 1
  • 幸福瑪雅260 今天我是 kin183磁性的藍夜。 祈禱文 我因夢想而合一 我引動我的直覺力 我決定為生命注入豐盛...
    自我揭示閱讀 997評論 0 1
  • 兩年前的九月份這天,我去南寧讀中專,那時一個人剛去到大城市什么也不懂,很陌生也沒有一個認識的人,因為我的手...
    奶橙閱讀 314評論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