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我就是個好奇寶寶,對一切事物感興趣,喜歡老爸各種幼稚奇怪的問題,喜歡他變著戲法耐心解答我的問題。
“爸爸,為什么鴨子會游泳,雞不會游泳”
“為什么奶奶家的雞看到我就跑”
“為什么你會長胡子,媽媽不會長胡子”
“為什么你的肚子那么大,里面裝的是什么”
“為什么哥哥不可以留長發”
……
后來,因為好奇鬧鐘是怎么走的,就把鬧鐘拆下來研究,期間免不了被罵。
好奇蠶是怎么結蠶蛹的,就搞了幾只蠶回來養,喂蠶比喂自己還積極。
好奇螞蟻是怎么搬家的,就蹲在地上看螞蟻搬了一下午的家。
上學后,似乎一切答案都變得是那么理所當然,1+1就是等于2,太陽就是從東邊升起西邊落下,一年就是有12個月。沒有為什么。
于是我初中開始很少再對大自然充滿好奇,轉而繼向電子游戲好奇,于是一入游戲深似海。
高中時對數學感興趣,所以每次數學班級排名沒跌出過前5。
大學時對各種兼職感興趣,所以就做了各種嘗試。
對社團感興趣,挑了一個最喜歡的盡心盡力。
對心理學感興趣,所以在同學們不解的眼光中看各種心理學書籍。
對外面的世界感興趣,所以一到周末假期有時間(還得有錢)就外面跑。
對貓叔的小灶群感興趣,于是加入了小灶群。
對電視劇中劇情的發展好奇,所以不停地追劇。(哭::>_<::,明明有人警告過我的)
愛因斯坦說:“我沒有特別的天賦,只有強烈的好奇心。”
我們的好奇心達不到愛因斯坦的境界。但依然可以保持應有的好奇心,豐富我們的見識和人生。